“张母桥的挂面细又长,山七的干子美名扬。”这是在舒城县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一句民谣,山七的干子以优质的黄豆为原料,加上山区特有山泉水酿造,利用传统的制法工艺,使山七干子洁白如雪、柔嫩细腻而著称,是多年口碑相传形成的老字号产品,不仅成为当地的一道传统美食,而且承载着一份乡愁、一份对美食文化的传承。

韦法平, 韦氏家族第四代制作山七干子的传人, 从民国时期开始,韦法平的祖先就是山七这个庞大干子、豆腐制作队伍里的一员,经过几代人近百年的不断积累,韦法平的山七豆制品厂在选豆、泡豆、磨豆等10多道工艺上创出了独特秘笈,韦法平也成了山七豆制品行业的翘楚。

韦法平从懂事起,就帮父母打下手。砍柴,推磨,磨石膏,挑水,烧火,包干子,初中还没毕业,韦法平就学会了做干子的全套工序。初中一毕业,韦法平开始做起了干子买卖,“捧着金饭碗,不怕没饭吃!”靠着磨豆腐这个祖传手艺,韦法平不仅成功逆袭,而且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

刚开始时,韦法平每天才磨30斤豆子,做点干子、豆腐、和千张,用自行车驮着到附近的村庄叫卖。时间一长,韦法平的干子、豆腐店小有名气,销量也与日俱增。

特别是到了农历十二月,更加畅销,每逢过年过节时,他的日销售额都在5000元以上,成功占领了周边市场。市场销路扩大后,韦法平购买了电动磨浆机、豆腐压榨机,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劳动效率。到2012年,韦法平的干子店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万元,韦法平发了,但他没有小富即安。

2015年,韦法平投资600余万元,新建了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的厂房,引进了筛选、发泡、磨浆、蒸汽加热、压榨等机械化生产设备。成功注册了舒城县山七豆制品加工有限公司,后又成功注册了“山七”商标,产品舒城、合肥和肥西等周边县市,并成功进驻超市。

短短几年,韦法平的豆制品厂成长为舒城县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厂里常年安排50多名贫困户就业。同时,通过网上销售,在全镇成就了100多家通过网上销售山七干子、豆腐的电商大户。

如何带动整个山七镇豆制品行来的发展,这是韦法平勤劳致富后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将工厂交给女儿韦薇管理,从繁忙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在山七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16年5月,韦法平以自己的豆制品加工厂为龙头,成立了舒城县山七镇豆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吸引全镇81家干子、豆腐小作坊加入,协会定期为豆制品加工户提供原材料采购、市场信息、国家政策等多项服务。带动了全镇800多人就业,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合作社还在全镇发展订单黄豆8000亩,带动了当地种植业、运输业及经纪人队伍、销售队伍等的发展,使山七干子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山七镇脱贫攻坚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企业赢利了,产业立起来了,韦法平却并没有满足。在韦法平看来,山七镇不仅要做好干子、豆腐,更要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豆制品知名品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