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浙江長興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殘檢測技能比武開賽,19名來自鄉鎮(街道、園區)和農業生產主體的檢測員在一起比拼技術。

“比賽開始!”隨着主考官一聲令下,現場的檢測員忙活開了。只見他們拿起桌上一顆顆的小白菜,用刀小心翼翼地在不同部位切下薄薄的葉子,莖還要切成小條,再倒入量杯裏,整個過程中,手還不能觸碰切下的小白菜。

取樣、稱重、加緩衝溶液、加酶和顯色劑、加熱、上機檢測......長興巨峯葡萄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檢測員陳海燕,十幾個環節一氣呵成,靜待農殘結果出爐。陳海燕說,正值葡萄集中上市季節,每天她都需要對不同批次的葡萄進行農殘檢測,檢測工作雖然簡單卻容不得半點馬虎,因爲每個結果都關乎着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比武不僅要檢測結果,還要看操作動作規範與否,時間快不快每個細節都要打分,相當嚴格。省農產品檢測中心實驗室主任虞淼說:“取樣的環節可能還是要注意一下,有的人在取樣過程中就取一小塊,其實比較規範的操作應該是要從不同部位都取樣,這樣才能更加代表整個樣品的農藥殘留情況。”

經過2個小時比武,長興縣煤山鎮檢測員劉滿琴獲得第一。

據瞭解,今年上半年,長興60個基層檢測已對全縣48個品種的糧油、果蔬、水產品、畜產品開展監測抽檢,完成監測抽樣7632批次,合格率達到100%。

長興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建管站站長方華蛟說:“說實話我們現在基層監管力量相對比較薄弱,我們就是要提升他們的業務技能水平。(農殘檢測)它是實時數據上傳的,平臺上是可以看到結果,如果我們看到出現一個不合格情況,我們局裏面執法大隊及時跟進,確實農殘超標了,這個葡萄我們要就地銷燬,涉及刑事犯罪的我們移動公安部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