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洗手,以及洗完手后如何擦干双手的问题一直都在,只不过日常生活的平凡无奇让人们错失了观察的视角,也放过了那些早就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洗手之后使用暖风干手器烘干双手,反而会让双手更“脏”。

原标题:从“剪刀手”到“比心”,手是如何成为沟通利器的?

手是人的第二张脸。

此时此刻摊开你的手,仔细观察,你能看见那些细密如迷宫般蔓延的掌纹,如果你碰巧是一位爱美之人,涂上颜色的指甲将如甲虫外壳般艳丽,如果你热爱劳动或者沉迷于打球健身,手上可能还有茧子,至于指尖,则镌刻着独一无二的指纹。

人们用双手学习、祈祷、劳动,用双手书写历史,可以这么说,在双手真正成为双手之前,人类还不是人类,在双手成为双手之后,人类才真正诞生。双手摆脱了动物性的前肢的状态,人性在解放双手后掀起的认知革命当中开始萌芽。

用手点燃文明的火种

学会使用双手制作工具之后,古人类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火把到武器再到农耕工具,人类逐步踏上了一条漫长的征服之路。2012 年,考古学家在西班牙北部的埃尔-卡斯蒂略洞穴中发现了 37000 年前的古人类留下的痕迹。在布满钟乳石的幽暗山洞里,古人们在石壁上留下了自己的手印,就像给未来送去了一个穿越时间的问候。

图片来源:BBC纪录片《文明》

一个简单的手印,标志着人类表达的欲求和创造的冲动已经超越了朴素的生存需要,用双手作为工具,人类造出了比人自身的存在更久远和伟大的事物。当一千年前的古玛雅国王伫立于平顶金字塔之上,他或许也曾幻想着这个王国将存续千年,而他的后人将再次登上石阶,站在他的位置睥睨这片南美丛林。

王国的覆灭就在朝夕之间,当远渡重洋的外邦人再次踏足这片土壤时,眼中只剩下古人用双手创造出的遗迹。在世界各地,这些遗迹都诉说着文明的兴衰,奴隶制的枷锁被打破,之后又是封建专制的宫殿被撼倒,一直到跌跌撞撞的走进近现代,双手又扮演起新的角色。

手的情绪

个体意志变成主旋律,手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展示情感最方便的标牌。二战时期,丘吉尔出现在战后废墟之上,用胜利手势“V”点亮人们心中反法西斯希望的火种;1969 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年轻的男男女女们在舞台下高举手势拥抱“爱与和平”;20 世纪末的摇滚现场,滚圈青年们竖起食指和尾指在躁动的音乐中表达态度。

伍德斯托克

来到社交网络时代,“手势”,依然应用广泛。

2011 年苹果公司在自家的手机系统上载入了一系列用数字编码实现的表情,创造了 Emoji 键盘后,人们在线上对话的方式变得更生动了。它似乎正在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在每个人都拥有一部手机的时代,不同国度的人们正使用着同一套表情和手势相互沟通。

在不断更新的 Emoji 表情中,手势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根据不同平台 Emoji 使用频率的统计,除了面部表情类 Emoji 之外,最受欢迎的就是手势类 Emoji。人们可以用 Emoji 与大洋彼岸的网络友人击掌握手,鼓掌庆贺,祷告祈福。

Emoji 键盘中丰富的手势

Emoji 填补了线上交流时只有语言而没有手势的空洞,这种在线下交流中就占着极大的比重的肢体语言事实上正是表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一些集体活动中,手还承载着一份精神层面的意义,成为一种与集体主义有关的表达。

宗教中,手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行使诸多宗教的礼仪之前,伊斯兰教、佛教和基督教都有不同的净手要求,洗净双手被视为对神明的尊重和对信仰的虔诚。除此之外,不同的宗教也有各自相异但意义重大的手势,基督教的画十字、佛教的合十和道教的作揖掐诀都与各自的宗教文化内核有深刻的关联。

可以说,“手”的存在,已经镌刻在了人类的文化基因里。

洗手是件小事吗

双手在生活中承载的功能之丰富,被淹没在平凡的日常琐碎中,以至于到了 19 世纪开始,一直被忽略的手部卫生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人类开始进入工业社会,生产和社会的进步带来金钱,也带来了疾病。

工业革命推动的现代城市化进程,突然增多的城市人口和工业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终于让一直被人们所忽略的公共卫生问题爆发。这个问题在产房内尤为严重,因为不重视手部卫生,许多产妇被产褥热夺去了生命,直到 19 世纪中叶奥地利医师塞麦尔韦斯提出,医生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洗手消毒,产褥热的肆虐才得以被压制。

手部卫生孕育出了现代护理学和医学的萌芽,但遗憾的是,当时塞麦尔韦斯的主张并不受重视。一直到微生物学蓬勃发展后,手部卫生的重要性才逐渐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工业化带来的生产力进步也让香皂工艺摆脱了原始的手工作坊生产,在城市居民的庞大需求下,香皂业快速发展起来,以至于在当时的英国上流社会和贵族阶级当中,用香皂洗手成为一种风尚,一时间贵妇们都爱上了洗手。

即便是现代社会,洗手依旧是个问题。尽管勤洗手已经被证明是针对腹泻和肺炎等流行病最简便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根据 WHO(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依旧有大量人口因呼吸道疾病和肠胃疾病而死,肺部疾病依旧是 5 岁以下的幼童的“第一杀手”。

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WHO 一直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宣传洗手的重要性,为此还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十二步洗手法”,来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地洗手。2008 年开始,每年的 10 月 15 日被定为全球洗手日,以促进世界各地的人们重视这件简单的小事。

WHO的十二步洗手法

潮湿是细菌最喜欢的生存环境,而双手作为人体与外界接触最频繁的部位,经常能为细菌提供“搭便车”的机会。也正因如此,在 WHO 给出的科学洗手方法中,擦干双手才是洗手的最后一步,但这一步或许正是被人们遗忘得最彻底的一步。

在办公室、商场或是火车站的公共洗手间内,许多人洗完手之后喜欢在衣服或裤子上将残存的水分擦拭干净,当他们穿过人群,大量的细菌就这样依附在双手上,被他们带回了家里。

用风“锻造”一把刀

事实上,大部分公共卫生间都配有卫生纸和干手器,因此只要稍加注意,保持双手的干爽似乎并不应该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不过,这两种传统的干手方式依旧有它的缺陷。就手纸而言,人们对公共卫生间的纸张浪费现象早已司空见惯。根据欧睿国际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4 年到 2018 年,全球擦手纸采购量为 1270 万吨,其中中国擦手纸采购量为 150 万吨。如此庞大的数字背后不仅是高昂的资费,还有倒塌的木材,和在纸张生产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碳排放。

传统的干手器也并非完全可靠。从 1948 年第一台电动干手器出现后,人们对干手器的形态和功能就没有抱太大期望,多数人只不过将它视为吹风机的另一种应用而已。而这些年来干手器的变化,也许就是从“用热风吹干双手”,进化到“用更大更热的风更快地吹干双手”。这些传统的干手器不仅效率低下,耗能巨大,而且还有进一步传播细菌的危险。

2008 年,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就指出,使用暖风烘干式的干手器会让手上的细菌增加 194% 到 254%。洗手之后使用暖风干手器烘干双手,反而会让双手更“脏”。

洗手问题需要人们重视,更需要更科学的干手器来解决干手问题。

英国科技公司戴森就推出了这样一款干手器:Dyson Airblade™ 9kJ 干手器,它改变了以往烘干的思路,转而用高转速的数码马达吹出的“风刃”来刮除手上的水分。在“强劲模式”下,Dyson Airblade™ 9kJ 干手器 10 秒就可以吹干双手。同时,别出心裁的外形和声学设计大大减弱了马达的噪音,干手器内安置的 HEPA 高效滤网则能够过滤空气中 99.95% 的微粒和细菌,以确保吹在双手上的风干净卫生。

Dyson Airblade™ 9kJ干手器产品细节图

高效率的马达并不意味着高能耗,Dyson Airblade™ 9kJ 干手器拥有“强劲”和“节能”两种模式,功率分别为 900 瓦和 650 瓦,比起大部分功率在 1500 瓦左右的烘干式干手器,Dyson Airblade™ 9kJ 干手器的能耗更低。

同时 Dyson Airblade™ 9kJ 干手器还为解决日渐凸显的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普通干手器的单次干手碳排放量在 14 克左右,但 Dyson Airblade™ 9kJ 干手器在强劲模式下单次干手的碳排放量为 3.0 克,节能模式下为 2.5 克。十几克碳排放的差距看似很小,但在 30 个人使用后,Dyson Airblade™ 9kJ 干手器节约的碳排放就相当于一辆普通轿车行驶一公里产生的碳排放。

Dyson Airblade™ 9kJ干手器产品图

有时,熟悉并不意味着了解。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自己的双手相处,但这种过分接近的亲昵,往往掩盖了双手的伟大,也掩盖了问题。关于洗手,以及洗完手后如何擦干双手的问题一直都在,只不过日常生活的平凡无奇让人们错失了观察的视角,也放过了那些早就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

手是人的第二张脸,在倡导“精致生活”的今天,或许我们都对自己的双手缺少认识与尊重,它值得我们去精致地对待。认真地洗手,就是认真地生活。

1

END

1

你拍照时有自己的专属手势吗?

作者:鼓童

编辑:马乔

认真洗手的人都会点个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