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剑平、初晓
与特大城市肩并肩?福州,你凭什么?
4月9日,《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发布,在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时特别提到了要大力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建设。其中重点提到了南京、西安、福州三个城市。
南京,我们上次讲过了,作为江苏省的省会,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一直就是个指日可待的事。
而西安也不让人意外,作为西北地区的大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整一独苗,所以建立都市圈带动周围城市的发展,非常有必要。
福州呢?
“小透明”、“福建省会不是厦门吗?”、“论经济我泉州不服!”……
甚至城市评级,福州都远远不如南京和西安。
按照住建部发布的城市规模评级来看,南京和西安是城区人口在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而福州则是城区人口刚超过300万Ⅰ型大城市。
城市规模差了一个等级,压根不是一个当量的。
那么,为啥还是选了福州呢?
文件里非常明确提到了两点:一是福州要发展都市圈,二就是以轨道交通为重点。
首先,我们科普一下都市圈这个概念。
简单来说,都市圈以一个超大特大或者辐射能力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圈为范围建立的一个城市群。
这圈子里的中心城市不是谁都能当的,要能够吸引大量的资源和劳动力,而且还得带动1小时圈内的城市一起飞。
任务很艰巨,南京和西安看着很符合,毕竟它们对省内外的吸引力足够,辐射能力也很强。
福州怎么样?
作为省会,福州对福建内外的人口还是有吸引力的。
根据百度地图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来看,福州对人口吸引的水平和名气大它N倍的厦门其实半斤八两,排位也差不多。
而且福州本地经济水平不俗,据2019年初步核算,GDP总量为9392.3亿元,差一点点就破万亿了。
再加上它的失业率很低,对就业者来说,其实是个好去处。
再来看一下福州的轨道交通情况,这是都市圈建立的根本。
福建与浙江和广东相连,处在长三角和大湾区之间,经济辐射可以说是吃了两倍,美滋滋。
这是福建天生的优势,也是身为省会的福州所承接的优势。
这优势的体现之一就是,福建省优越的轨道交通。
虽然会有人以福州站是归于南昌铁路管辖这点来埋汰福州的铁路建设,我们看一波18年城市建设年鉴也可以发现建成铁路公里数方面福建省其实在省份里排的不算高。
但是福建却做到了市市通高铁,你能想象到吗?
就算是江苏和浙江,也没有做到这点。
图:17年主要城市高铁站车次数量排名
不过虽然整体看起来不错,但是铺的面大,不代表细节也很完美。
福州对很多省会城市没有直通车,算不上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
这完全比不上它作为经济强省省会的地位,和南京、杭州、西安没法放在一起看,这点从上边17年主要城市高铁站车次数量排名就看得出来,比起同省的厦门,也存在明显的差距。
而福州又特别需要轨道交通建设。
2019年时,福州的旅游人次已经达到近亿人次,增速也高,在全省名列前茅,同年货物发送量达689万吨,也在上升。
可以看出来,目前的铁路交通配置,并不能很好匹配福州对其的需求。
也因此,既然是以轨道交通建设为重点,选择福州为切口,是很正常的事情。
选福州算你有理,但是相比之下,为啥不选厦门?
在咱们大部分人的印象里,提到福建,立刻想到了厦门,甚至很多人觉得福建的省会就是厦门。
福州在一旁默默地哭,明明自己比厦门强,为什么总是被忽略?
只看经济总量,福州近万亿,而厦门只有6000多亿,福州碾压厦门。
再从产业结构来看,福州过去一直是第二产业为主导,直到2016年第三产业才占比超过一半。
而厦门则不同,旅游收入是厦门的大头,再加上不断暴涨的房价,旅游业加上房地产业,这产业结构真的是有些吃不住啊。
而真要比较旅游收入,福州和厦门也相差不大。
2019年,福州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9654.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3%,厦门则是10012.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5%。
(当然,如果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话,那福州是被厦门完爆的。)
那么,为啥厦门成了福建名片呢?
很简单,政策因素导致的。
厦门在福建省地位特殊,不同于江苏的苏州只是一个地级市,厦门名声这么大,主要是因为它是经济特区,在发展初期吃尽了红利,比较有钱。
厦门沿海靠台近,早期贸易方面进行的非常好,再加上厦门本岛及鼓浪屿等地的风景非常出名,名声排在福建省第一位。
有人说了,那名声这么好,地位那么高,即使经济比不过福州,选厦门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啊?
错!厦门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本体是个岛!
咱们以前提到过,厦门以前的发展重心一直是岛内,资源特别集中,岛内挖了千百遍了,岛外还不怎么开发。这就直接束缚住了它的发展。
总不可能把连的轨道绕一个大圈到岛上去吧?
即使现在厦门在转向岛外四区发展,但是无奈还是很多人和企业不买账,而且向着内陆发展,这是一种发展上的倒退……
再加上,从战略角度考虑的话,厦门设为都市圈可能有一定风险的。
相比之下福州就没这么多顾虑,尤其是在地理位置上更合适,由内向外,是朝着大海方向发展,
此外,不能选厦门还有个关键的原因,它带动不起来周边的城市!
厦门、泉州、漳州号称闽南金三角,厦漳泉自己就有一个一小时小都市圈,
结果呢,十几年过去了,这一小时都市圈根本没带动福建的发展。
泉州、漳州各玩各的,自力更生。
厦门把自己搞成了旅游明星城市,成效最大的,就是拉高了自己的房价(是福州的两倍,是经济一哥泉州的更多倍)。
和厦门同一级别的青岛、宁波,那在全国都是举足轻重,只有厦门,提起来就是旅游。
所以这一次,压根就不可能选择厦门,还是老老实实用自己的省会来带动全省吧。
当然,像其他省份一样成立双城模式,由省会搭配一个强市协同发展,这样也可行。比如南京和苏州、杭州和宁波、济南和青岛,都是这种模式。
里面也有很多都是弱省会和强市的组合,对整个省的经济拉动作用极强。
福建,当然也可以这么做。一个城市独大,对全省各市之间发展并不太好,会造成极大的贫富差距,看看四川省各市和成都的差距就明白了。
但是双城还真不一定能成,因为厦门是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在行政级别上高于福州。
而且,福州也光被厦门的名声掩盖,在经济上,它也不是福建省第一名,泉州才是。
因此福州的首位度只有0.9,是一个十足的弱省会。
因此,找个机会提高首位度才是福州现在急需的玩法。
现在,福州被和南京和西安摆在了一起,而差距又很明显,说明啥?
说明福州扩张在即,想跟这俩平级,最起码也得把人口等维度拉高到和这俩特大城市一个档次才行,不然都市圈也建不起来。
总得来说,选择福州,一是为了让福建这个经济强省进一步的得到发展,经济强省配得上强大的轨道交通,二给福州自己带来了极大的优势,提高省会首位度,是每个省份都在努力做的。
福州别哭,这一次,真的熬出头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