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挽歌》被《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等权威媒体评为“2016年关于美国最重要的一本书”,作者是 J.D.万斯。

1.我,文斯,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美国人

这是一本回忆录,它真实地再现了美国底层社会,特别是“山里人”这一群体的生存图景。虽然我这一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如果非要说我的经历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我有一张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毕业证书。我,文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山里人。美国人觉得山里人落后、粗俗、暴力、沉迷毒品、无可救药、一滩烂泥。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山里人,可我并没有对自己的身份感到羞耻,反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事实上,杰克逊的山里人都很热爱他们的家乡。在外婆的影响下,我从小就为家乡感到骄傲。山里人有最好的美德,也有最坏的恶行。没办法,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山里人家庭,一个白人底层家庭,你就必须面对这种极端的矛盾。

2.山里人家庭:可怕的日常生活

我们和大多数杰克逊人一样,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并且对家庭暴力和混乱的家庭关系习以为常。大部分人的文化程度都很低,我的母亲也一样,她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辍学生下了我。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母亲也不是我真正的母亲——是的,我知道她爱我,可是一路陪伴我、照顾我、教育我的人却是我的外婆。谁都无法择自己的出身和家庭,母亲就是不断目睹着家暴长大的。母亲和大部分山里人的孩子一样,是在贫穷、疾病以及家庭灾难当中长大的。当她成为一个母亲的时候,她也和大部分的山里人母亲一样,只能延续自己从小见到的暴力,用极端的方法解决家庭问题,也就是歇斯底里、嗑药、逃避现实,像她的母亲那样和丈夫打架,哪怕其实她并不想如此。一代又一代底层白人的孩子,往往都被困在这个恶性循环当中,走不出家庭的阴影。

3.一次死里逃生让我走出山里人的怪圈

我生命中的第一个危机发生在我十四岁那年,那是我生命的转折点。一天,母亲像往常一样发了一顿疯,在高速公路上,我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话惹怒了她,只记得她用将近一百码的时速在路上狂飙,我吓得马上跳到后座上,她一个急刹车停下来,爬到后座对我一阵暴打。我赶紧抓住机会从窗户跳了出去,一路狂奔到一片大草地上,但她还是追了上来,看到我跑进了房子,她马上扑过来用身体死命撞门。母亲把门撞开了,她像拎兔子一样把我拎了出来。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次漫长的等待,一辈子也忘不掉那一刻的孤立无援。母亲被判处家暴过失,坐了一阵牢就顺利出狱了。但幸运的是,外婆坚持要我搬过去和他们一起住。外婆关心我的学业,希望我能尽早独立工作,还鼓励我申请大学。其实,对一个山里人孩子来说,上普通大学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外婆也一定没有想到我最后能够考上耶鲁,她只是一遍一遍地告诉我:不管最终能走到哪里,都应该尽力往外走,向上走。幸运的是,我没有让她失望。

4.我终于体会到“白人工人阶级”意味着什么

高中毕业后,我收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因为搞不清楚如何申请巨额贷款,只能暂时放弃了这次机会。我先去参军,加入了海军陆战队,长达四年的军事训练让我学会了独立,还学会了理财和教育规划,这是山里人不会教给下一代的东西。从海军陆战队毕业以后,我申请贷款,用半工半读的方式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念完本科,之后又幸运地申请到了耶鲁大学的法学院。现在,我在旧金山硅谷的一家投资公司工作,有一个家境富裕的高才生妻子,生活幸福美满,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我第一次明显感受到美国的“阶级”,也是在这一时期。我在耶鲁是异类当中的异类,因为绝大多数耶鲁学生都来自中产或资产家庭。一开始我感到很自卑,可我渐渐学会了接受:出身不是我能选择的,就像我的母亲也不能选择她的出身一样。如今我变成了一个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但我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白人工人阶级在整个社会当中的边缘地位。在一个底层白人社区,银行卡都是一种很奢侈的东西。这种阶级差异还体现在对政治的态度上,是的,底层白人不仅讨厌富人,还讨厌所有的自由派精英,因为他们的生活和在赤贫当中挣扎的底层人是脱轨的。

他们都是热情的爱国者,期待一个可以保护底层白人利益,保护所谓美国本土利益的总统。

5.向上流动还是固步自封?山里人也许没有选择

“向上流动”,指的是社会阶级从下往上流动。不错,我的人生轨迹就是典型的“向上流动”,可以说我是第一代走出大山的山里人,但这并不是白人工人阶级的总体趋势,他们根本没得选,就像他们无法选择出身与成长环境。要改变山里人父母谈何容易呢?他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于抱怨政府,而不愿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更可怕的是,在贫穷中打滚的白人对主流社会怀有一种仇恨心理。他们感到焦虑、愤怒、绝望,可是他们不想改变,只是希望有一个领导者可以替他们报复外面的世界,打倒那些看不起乡巴佬的知识分子政客。可以说,他们根本不相信美国主流媒体,甚至可以说压根不相信“媒体”这个东西。媒体越是指责川普言辞粗俗、文化低下,他们越觉得川普就是实现“美国梦”的英雄。但我坚信,山里人越想依赖一个“救星老大”带领他们走出大山,就越会难以走出去。

6.献给山里人的哀

直到今天,我都在心里默默地感谢我的外公外婆,尤其是我那个野蛮外婆。没有她的强势鼓励,我永远也走不出山里人的怪圈。我一直没有忘记外婆的话:我们是山里人。我从来没有失去对杰克逊人乃至山里人这一群体的尊重。我理解山里人最朴素的美德,也理解他们最深刻的惰性。我走出了大山,可我身上永远流着山里人的血,我的性格当中也一直都有山里人的影子。山里人有的缺点我也几乎都有,成家立业以后,我试着克服自己的暴力倾向和逃避家庭矛盾的习惯。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我知道我是一个幸运儿,还有成千上万的底层白人在生活的泥沼里打滚。在这个地球上最富有的国家里,存在着这样一批人,他们在温饱线上挣扎,用可口可乐代替白开水,每一代的子女都处于家暴的阴影中,一辈子也用不上一张银行卡。是的,他们需要社会的帮助,但他们更需要自己的帮助。在我的故事中,我并不是主角,我的整个家庭,乃至整个杰克逊的山里人才是真正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献给山里人的哀歌——愿上帝帮助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