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甲骨文中“水、川、州”字形大同小異,字義卻相差甚多

第87講 水、川、州:九州山水,川流不息

在最近的幾講裏,我們一直在跟大家講跟天文、地理有關的漢字。之前我們給大家講了一些跟土有關的漢字,所謂“水土”、“水土”,接下來我們就要講和水有關的漢字。今天我們會跟大家講三個字:水,流水的水;川,川流不息的川;還有州的,州長的州。

一、水:流水的象形

我們先來看水字,大家跟我看“水”的形體。我們看這個字在古文字中基本上沒有變化過。我們看,這是甲骨文,這是周代的金文,這是《說文》小篆。你看,這個字是一脈相承的,都像什麼呢?像水流,像很多水流一起流淌的狀態。中間是一個大的水流,兩邊是四個小的水流,像水流的狀態。

那麼我們看這個字通過隸變之後呢,兩邊的兩個水流就開始變成了一橫一撇、一小撇一個捺,中間的那個大水流就變成了一個豎鉤(亅),經歷了這樣的一個發展過程。但實際上這個字可以說一直都沒有真正地變化過。

那麼這個字是什麼字呢?我們從六書上來講,這是一個標準的象形字。所以《說文解字》就說,“象衆水並流”。說“水”這個字就像很多水一塊兒流下來的狀態,河水也好,江水也好,那種流淌的狀態。

1.“準也”

許慎對水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解釋,他說“水,準也”,標準的準。爲什麼用標準的意思來解釋水呢?你要知道,這個背後是有中國的一種歷史文化的。

古人在建房子的時候,首先要把地剷平。什麼是取平的標準呢?我們用怎樣的工具來幫助我們去建造一個非常平坦的地基呢?古人的辦法是什麼呢?是用一個盒子裝上水,根據水的自然而然的平的狀態來給地面取平。也就是以水爲標準,用水作爲取平的工具。因此在漢語中我們說水平,什麼是水平?其實就是有標準的意思。這個人水平高,水平低,其實背後是有判斷標準的。還有一個詞是水準。你看水和準連起來用,它的意思和水平差不多,都是標準的意思。

2.“知者樂水”

那麼說到水,中國歷史上我們的哲人是很喜歡水的。孔子就曾經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他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仁愛的人是喜歡大山的。爲什麼呢?之前我們給大家講過山,穩重,沉穩,而且山能夠生長萬物。“知者”,聰明的人、有智慧的人是喜歡水的。

他們爲什麼喜歡水呢?你想一想水的樣子你就知道了。水是清澈的,好像我們把什麼東西都看得明白;水是靈動的,一點也不固執,不呆(ái)板;水是流淌的,能夠根據現實情況的變化來選擇合適的方法。這種靈動的、清澈的、流淌的狀態都是智慧的象徵。

3.孟子論“水”

孔子喜歡水,我們知道中國歷史上另一位聖人孟子也喜歡水。他的弟子曾經問他,孔子經常說水好啊,孔子說“水哉!水哉!”不是發洪水,孔子說的是水啊水啊,真好啊。孔子爲什麼喜歡水呢?孟子說,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你看水就像有源頭的泉水一樣,怎麼樣呢?它不斷地有源頭活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它有這種源源不斷的活水,而且這個水“不捨晝夜”,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怎麼樣呢?都努力地奔流,都“盈科而後進”。水的奔流怎麼樣呢?不斷地積累,不斷地積累,超過了溝溝坎坎再往下流,流到一個更深的溝裏,不斷地積累,不斷地積累,超過這個溝坎,再往下流,一直流到大海里。

在孟子看來水的特點是什麼呢?首先它的源頭是無窮無盡的,其次這個水的流淌是從不停止的,不捨晝夜。同時水的進步是循序漸進的,克服一個困難往前走一步,克服一個困難往前走一步,一直流到大海之中。所以孟子說一個君子的修養,做人的根本也是這樣的,我們要向水來學習。

二、川:比較大的河流

說完了水,我們再看今天要講的第二個字,川,川流不息的川,山川的川。我們看川,在甲骨文中就已經有了。你看這個字的形體是這樣的:你看三個拐彎的水流,一直到金文,再到《說文》小篆,這個字形沒有變化。隸變之後,這個字拉直了,左邊是一撇,右邊是兩豎。但是其實它造字的意思一直是傳下來的。

1.“貫穿通流水也”

這個川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說山川河流,名山大川。川的意思是什麼呢?許慎解釋是“貫穿通流水也”。川是一種水,但是這個水不是小水,而是什麼呢?而是在大地之上彷彿能夠貫穿過去,能夠通流,能夠流得很遠很遠的水。所以川一般都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那種比較大的河流,才能叫做川。小溪、小河不可以的。大的河流才能流淌很遠,才能在大地上貫穿過去、流通過去。

2.與“川”有關的詞彙

川的這個特點也凝聚在漢語的詞彙之中。我們說山川大地,你看川和山、和大地並列,都指的是地面上那些特別大的地理存在。還有什麼呢?我們說川流不息,這種川,大河的流淌是從來不停止的。我們說名山大川,要去遊山玩水時候怎麼樣呢?要去看那些有名的高山,要去看那些大河,所以像長江、黃河、珠江、淮河這些特別特別大的河水才能夠叫做大川。

3.孔子的感嘆

孔子也是喜歡川的。孔子有一次在大河之上感嘆,說什麼呢?“子在川上曰”,孔子在大川上感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說這種源源不斷地流淌、滾滾奔流、從來不停止的狀態就是川的狀態,“不捨晝夜”,無論白天晚上都滾滾向前。那麼孔子的意思是什麼呢?一個很重要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做人要向大川、向大河學習,要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滾滾向前,不要固步自封,停留在自己的小境界、小收穫上驕傲自滿,那就太可笑了。

三、州:水中的小塊陸地

講完了川,最後我們再看州字。我們看州在古文字中的形體。你看,它和“川”樣子很像,但是“川”中間那個水是流下來的,州怎麼樣呢?上面有個小圓圈,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看《說文解字》就明白了。

1.“水中可居者曰州”

《說文解字》說:“水中可居者曰州”,水中可以住人,可以待人的地方叫做州。那麼“水中可居者曰州”,州一開始指的是什麼呢?就是水中央的小島,就是小塊的土地,是一個小島。

2.“關關雎鳩,在河之州(洲)”

我們知道《詩經》有一首叫《關睢》,《詩經》中的第一首,我們非常熟悉。這首詩怎麼背?這首詩叫:“關關雎鳩,在河之州(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許慎看到的“在河之州”就是我們這個“州”的寫法。

什麼意思呢?“雎鳩”是水中的水鳥,“關關”是這個鳥的叫聲。這個鳥有雄鳥,有雌鳥,有公鳥,有母鳥。這個鳥怎麼樣呢?一個在岸邊,一個在河中央的小島上,這兩個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關關,關關,你在哪裏呀?”那邊“關關,關關,我在這裏,我在這裏。”(這就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那麼詩人一看,“關關雎鳩,在河之州”。這兩隻鳥都知道相親相愛,所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和淑女也是相配的。這是首很有趣的愛情詩。那我們看到,“在河之州”,這個“州”就是河中的小島。

3.九州

當然這個州可以指小塊的土地,其實也可以指特別特別大的土地。比如說九州,什麼意思呢?《說文解字》說:“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就是在堯那個時期,在大洪水的時候,老百姓躲到了水中的高高的土地上,一共有九個大塊的土地,所以叫做九州。

你注意,九州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古代中華大地的地理區劃。它不是像《說文解字》說的是發洪水的時候的九個大島,實際上九州是什麼呢?指的是大塊的土地,指的是把整個中原、整個中華地帶區分的九個地理區劃。

所以陸游有一句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他臨死的時候寫的詩。他說我臨死的時候才知道萬事都是空的,我唯一悲哀的事情是“不見九州同”,看不到九州統一。這裏用九州指中原。他說我唯一的遺憾是看不到祖國的統一。所以什麼時候國家的軍隊北上收復中原,從金人手中把中原搶回來,家裏的祭祀不要忘了告訴你們的祖先,告訴你們的父親,“家祭無忘告乃翁”。我們看這裏的九州就是很大的土地,就不再是那個鳥居住的小島,而是指中華大地。

今天我們國家不用州這個詞了,我們用省。但是在美國他們還用州。美國分成若干個州,州的領袖、州的負責人叫什麼呢?叫州長。你注意:說到這個州長你不要認爲他是一個小島的管理者。他實際上是很大一塊地方的管理者。

總結: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兒。我們講了三個和水密不可分的字,先是水,然後是川,你看這都是流水之形。最後講了州,在川、在流水之上畫三個小圈圈,或者畫一個小圈圈,代表水中可以居住的地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