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採石場老闆有個17歲的女兒叫羅莎·勞奇巴赫,在俘虜營裏當翻譯,不知道格雷斯利使用了什麼迷魂大法,讓勞奇巴赫對他一見傾心,兩個人在俘虜營裏愛得火花四濺、驚天動地,經常在營地的空房子裏偷偷約會,格雷斯利精確的計算德軍哨兵巡邏的時間規矩,有時候還溜出營區與女友見面。但也有人對格雷斯利的傳奇提出質疑,歷史學家蓋伊·沃爾特斯就認爲格雷斯利誇大事實、冒名頂替,他指出與希姆萊對峙的人根本不是格雷斯利,而是一名蘇聯戰俘,那張照片也不是在波蘭,而是拍攝於白俄羅斯的明斯克。

這張戰俘與希姆萊對視的照片,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肯定看見過很多次,但是,在鐵絲網內光着膀子與希姆萊四目相對、桀驁不馴的戰俘是哪個國家的,他的名字叫什麼,這張照片後面都發生過哪些故事?恐怕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 照片中的俘虜名叫約瑟夫·霍勒斯·格雷斯利,他是英國人,1939年加入英國軍隊,隨後開赴法國作戰。很不幸,他的部隊最後被包圍在敦刻爾克,更不幸的是,上級命令他們擔任阻擊部隊,“發電機行動”撤過海峽三十多萬人沒有他們的份,格雷斯利與戰友們一起當了德軍的俘虜。 德國人最初將他們押往荷蘭,俘虜們步行了兩個月,期間很多傷病員死在路上,格雷斯利和一些戰俘靠喫野菜昆蟲和沿途村民偷偷救濟的食物熬到了目的地。但德國人又決定將他們轉運到波蘭,一列即沒水又沒食物的火車,拉着這些半死不活的戰俘走了三天,到達波蘭拉姆斯多夫附近的一個戰俘營,這才結束了死亡行軍。

格雷斯利的照片。 德國在1929年簽署了《日內瓦公約》,所以在對待英、美、法等國戰俘的態度上,與對待東方的波蘭和蘇聯戰俘完全不同。戰俘營與集中營不一樣,在戰俘營裏相對比較自由,當然必須完成德國人安排的生產任務,更重要的是,在這裏至少可以喫個半飽,比起被槍殺或餓死的蘇聯戰俘、比起那趟恐怖的死亡行軍,戰俘營的待遇好多了。 格雷斯利所在的戰俘營是一個採石場,德國人利用俘虜在這裏充當免費勞力開採大理石,同樣是採石場,戰俘營的勞動強度和營區管理與毛特豪森集中營相比就輕鬆多了,所以,格雷斯利居然在戰俘營裏開始了一段浪漫的豔遇。 採石場老闆有個17歲的女兒叫羅莎·勞奇巴赫,在俘虜營裏當翻譯,不知道格雷斯利使用了什麼迷魂大法,讓勞奇巴赫對他一見傾心,兩個人在俘虜營裏愛得火花四濺、驚天動地,經常在營地的空房子裏偷偷約會,格雷斯利精確的計算德軍哨兵巡邏的時間規矩,有時候還溜出營區與女友見面。勞奇巴赫也經常給格雷斯利和夥伴們帶來食物充飢,還給他們帶來無線電零件,戰俘們用這些零件組裝了一臺收音機,能夠偷聽英國的廣播。

格雷斯利的女友勞奇巴赫。 格雷斯利與勞奇巴赫的熱戀持續了幾個月時間就迎來了巨大的考驗,戰俘們被轉移到弗萊瓦爾杜俘虜營,這個營地屬於奧斯維辛的邊緣地帶,距離採石場65公里,兩個相戀的人再見面似乎很困難了。 格雷斯利很快就摸清了新營地的情況,這個俘虜營管理十分鬆懈,德國人認爲,俘虜們沒處可逃,即使想逃到波蘭西北部的海岸去瑞典,距離此地也有700公里,俘虜要逃跑無疑是自尋死路。另外,德軍哨兵可以隨時射殺企圖越獄的戰俘,雙重威脅下,俘虜們是絕對不敢逃出戰俘營的。 再大的困難也擋不住愛情的魔力,格雷斯利決定冒險逃出戰俘營與心愛的姑娘見面,只要掌握好時間,短暫的外逃不會被守衛發現。他曾經在俘虜營裏做過理髮師,結交了很多朋友,這些朋友幫助他與勞奇巴赫恢復了聯繫,於是,在戰友們的掩護下,格雷斯利在約定的時間溜出戰俘營,潛伏到附近一個教堂裏與勞奇巴赫會面,“我們會在教堂裏一直待到凌晨兩三點,接吻、做。。。”話說,在教堂裏做這事真的好嗎?不怕褻瀆聖靈?

戰俘合影,右爲格雷斯利。 格雷斯利會在天亮前溜回宿舍,還會帶回勞奇巴赫送的食物與大夥兒分享,這種槍口下的幽會一直持續到德國投降,他總共逃出戰俘營達200多次,始終沒有被德軍發現,被稱爲戰俘營的胡迪尼。 再來說那張與希姆萊對視的照片,那是希姆萊視察戰俘營時隨從的攝影師拍攝的,當時戰俘們發現來了一位德國的高級軍官,但沒人認識那就是殺人狂魔希姆萊,有人慫恿格雷斯利去向德軍高官提要求,希望能供給更多的食物。格雷斯利站到鐵絲網邊上,脫掉外逃露出肋骨,眼睛直視希姆萊。他只是想讓希姆萊看看戰俘們有多瘦,他天真的以爲德國大官看見面黃肌瘦的俘虜會考慮增加食物供應,如果他知道眼前這個看起來挺斯文的傢伙就是希姆萊,他還會如此大膽嗎?這件事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希姆萊沒有搭理格雷斯利,俘虜們連一片菜葉都沒有增加。

戰俘營。 1945年5月,格雷斯利終於獲得自由回到英國,他一直與勞奇巴赫通信,憧憬着美好的未來,突然有一天,他收到一封勞奇巴赫朋友的來信,告訴他勞奇巴赫因分娩時難產去世了,美麗浪漫的愛情故事以悲劇結束。 2008年,90高齡的格雷斯利出版了一本自傳,書名《鳥兒還在地獄裏歌唱嗎?》,該書詳細描述了他與勞奇巴赫的傳奇愛情故事,出版後獲得巨大成功,很快成爲暢銷書,有多家電影公司表示,希望能將這段故事改編成電影。2010年2月,格雷斯利去世,終年92歲。

老年格雷斯利。 但也有人對格雷斯利的傳奇提出質疑,歷史學家蓋伊·沃爾特斯就認爲格雷斯利誇大事實、冒名頂替,他指出與希姆萊對峙的人根本不是格雷斯利,而是一名蘇聯戰俘,那張照片也不是在波蘭,而是拍攝於白俄羅斯的明斯克。

格雷斯利的妻子。 沃爾特斯的言論引起格雷斯利遺孀的巨大憤怒,老太太給《每日郵報》寫信,抗議沃爾特斯對她丈夫的污衊,她要與這個“所謂的歷史學家對質,看看誰說的纔是真話。” 這就是老照片背後的故事,至於照片中的人物究竟是不是格雷斯利,他的故事是否被誇大,只能留待歷史專家去仔細考證了。

喜歡二戰歷史請關注煙雨濛濛未沾衣,我寫作二戰德國人物、軍銜、服裝等內容,客觀講歷史,批判法西斯,更多史料請點擊我的用戶名,在“文章”裏查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