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跟面试官说,你通过怎样的经历,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这当然不错,但如果你说,你通过怎样的经历,明白了怎样的道理,然后换个全新的角度,从另外一位当事人的立场出发去思考,有了不同的感悟,那么在面试打分表上「快速学习能力」这一栏,你会得到更高的分数。而要想回答「最难忘的经历」这道面试题,仅仅讲「STAR原则」里的四句话是不够的,讲完结果后要继续讲自己的复盘和反思,体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你好,欢迎来到好好学习,我是娄大海。这是学习篇的第3节,今天我们从一个面试经典问题谈起:大学期间,你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听过前面的课程,有些总结归纳能力强的同学早就发现了,凡是题干里带着「最」这个字和「经历」这个词的问题,往往都不好对付。比如「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大学期间你最不喜欢哪门课」「讲述一段失败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这些问题。

今天我们要讲的「最难忘的经历」,既包括「最」又包括「经历」,咱们就更得严阵以待,好好琢磨琢磨,先捋清楚思路,再开口回答啦!

难忘的原因有很多种,我问你,你觉得在面试时,是说一段成功的经历,因为取得了成就而难忘好呢?还是说一段失败的经历,因为得不到而难忘更好呢?

如果你说一段成功的经历,因为取得了成就而难忘,面试官会很自然地把你的这份「难忘」解读为「嘚瑟,或者沾沾自喜」。并且面试官还可以分析出另外一层信息——那次成功是你人生的巅峰,那次成功之后,你一直在走下坡路。

你想想,身边是不是有这么一种人,毕业好多年了,开口闭口还总把母校挂在嘴边,跟别人介绍自己时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哪儿哪儿毕业的。你再想想,这种人,是不是毕业后就没做什么其他的值得吹嘘的事儿了?他们的人生巅峰是多年前的那次高考,那个夏天之后,就一直在下坡路上埋头飞奔。

那咱们不说成功的经历,说一段失败的经历,因为苦苦追求却得不到所以难忘,好不好呢?

这份难忘倒是符合人之常情,可我们这是在面试呀,讲自己正面信息的时间都不够,干嘛要主动提到自己失败的经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缺点来主动要求扣分呢?

既然说成功经历和失败经历都不太合适,那究竟该如何回答「难忘的经历」这道题呢?其实在成功和失败之外,还有一个隐藏着的第三个思路——说一段在旁人看来足够成功,但由于没有达到自己心中更高的目标,所以不够成功,以至于很难忘的经历。

讲述一段经历、说一个故事的基本方法叫「STAR原则」,很多老师都有介绍过,今天我就说简单点:如果你不知道怎样讲故事,那至少要讲四句话:第一句讲当时的情况(Situation),第二句讲目标(Task),第三句讲你或者大家的行为(Action),第四句话讲结果(Result)。有了这四句话,你讲述的至少是一个完整、有逻辑的故事,不会让人听着一头雾水。

要想让听众对你的故事感兴趣,情况和目标之前一定要有鸿沟,在当时的情况下很难或者仿佛根本就不可能完成那样的目标;要想让听众有耐心继续听下去,讲你或者大家的行为时要有场景感和细节;而要想回答「最难忘的经历」这道面试题,仅仅讲「STAR原则」里的四句话是不够的,讲完结果后要继续讲自己的复盘和反思,体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比如,你所在的院系在往年参加学校辩论比赛时,从来都是小组赛就被淘汰出局。你们今年的目标是小组出线并进入八强。经过大家精心地准备和每场比赛前的多次模拟,最终你们进入了决赛,拿到了全校第二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到这儿为止,你已经用「STAR原则」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你的回答还没有结束,你接着说:虽然你们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但你认为在决赛中输给对手还是很遗憾的。如果你们有去看对手的比赛,了解每个选手的风格并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准备;如果你们面对老牌强队时,是以弱者逆袭而不是针锋相对的姿态来开场;如果你们在某位主力选手状态出问题时,果断启用预备队的新人……你们是有机会拿冠军的。

所以在这次难忘的经历后,在竞争中,你会在自己做好准备的同时充分研究对手;在沟通中,你会根据双方的实力来制定自己的策略;在领导团队时,你会根据状态的好坏确定人选。

咱们来分析分析这个回答:「院系每次都在小组赛被淘汰」「今年的目标是八强」「精心准备多次模拟」「最后拿到第二名的成绩」,四句话讲清楚了这个故事,比起大部分说话啰里啰嗦、表达缺乏逻辑的同学,是不是有加分?

在故事中,目标是拔高了的,最终的结果比目标还要好,中间的过程可以反映你身上很多能力,加分。回答的最后,加上了你的复盘和反思,加分,而且是加很多分。因为求学期间发生的事儿再大,在面试官看来,也都是小事儿、小问题、小case,能在学生社团里如鱼得水不代表能在职场中生存下去。但如果你能从经历中吸取经验,不断地通过反思得到成长,那你就会从一个能处理小问题的人,成长为一个能处理更多、更复杂问题的人。

这也是我们面试课程学习篇中,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之后,要强调的第三点——「学习效果」。怎样让学习产生真正的效果,让自己的工作效率通过主动学习、高效学习得到明显的提高呢?

你要对学习方向进行多次调整,使学到的技能或知识能无缝对接到工作场景中;你要不停地改进学习过程中的细节,让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你要在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提炼,得出更高维度和更深层次上的结论。

借用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要——多——想!

你跟面试官说,你通过怎样的经历,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这当然不错,但如果你说,你通过怎样的经历,明白了怎样的道理,然后换个全新的角度,从另外一位当事人的立场出发去思考,有了不同的感悟,那么在面试打分表上「快速学习能力」这一栏,你会得到更高的分数。

你跟面试官说,你是抱着怎样的目的,选择带某本书去流落荒岛的。刚开始阅读时,觉得某个角色的做法不可理喻;随着剧情的发展,你发现这个角色其实很真实,在生活中是能找到对应的原型的;接着,你尝试着把自己代入这个角色,得到了不少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全新结论。那面试官会更倾向于把offer发给你这样持续进步的人。

你跟面试官说,如果让你给世界首富设计卫生间,你会跟他身边的人沟通,推测出他的喜好,第一步联系谁,第二步联系谁,第三步联系谁,这样就能得出最终方案啦。你刚刚又想了想,其实还可以从「预算不是问题的人,都喜欢怎样的设计」角度出发,参考一些经典设计,对方案进行微调。请注意,这样的回答方式,和我前面讲到的「用线性的逻辑思维」答题,是不冲突的。前半部分依然是用线性的逻辑思维来回答,体现自己的分析能力;后半部分话锋一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方案进行复盘和升级,向面试官展现自己反思过后的成长,体现自己的快速学习能力。从两个方面,都得到加分。

有的人,学到了一点东西,就躺在成绩单上睡大觉;有的人,学到了东西之后,还会不停地思考,不断地成长。应聘者究竟属于哪一类,面试官是没有设计专门的问题来定向考察的。

但几乎回答每一个问题、和面试官的每一次交流中,你都可以有意识地体现出自己是一个勤于思考、不断成长的人。

给你布置一道作业吧,看看前面15节课中我提到的面试问题和交流方式,你觉得在我之前分享的基础上,添加哪些内容或者行为,能让面试官感受到你的反思和成长呢?欢迎分享在这节课的留言区里。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儿,我是娄大海,我们下节课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