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辟才胡同一带,除了有传奇的实验中学外,还有一所百年老校。虽然这所学校很快便因动荡的社会环境停办了,但它开了北京新式小学教育之先河,辟才胡同之名也得以延续至今。

2018年2月6日讯,在繁华的西单北大街西侧,有一条宽敞的长街叫辟才胡同。
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连国家教育部也选址此处。
加之名校林立,在北京颇有名气。
从劈柴到辟才
辟才胡同是这一带的“主”胡同,南北被许多小胡同如半壁胡同、南丰胡同、云梯胡同、跨车胡同等包围。
比起“辟(pì)才胡同”,许多老北京习惯称呼它为“劈(pǐ)柴胡同”——这是它过去的名字。
明清时期,由于临近为皇宫储存、加工木材的大木厂,这儿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劈柴集市,故得此名。
改成“辟才”,已经是清末光绪年间的事儿了。
当时,一位叫臧佑臣的天津人,在劈柴胡同里创办了一所新式小学,为了扩大影响,他编了一首校歌,歌词是:
“辟才!辟才!辟才胡同中,苍苍菁菁槐柳兼柏松,是何处?
京师私立第一两等。开辟人才,人才开辟,胡同著其名。”
劈柴胡同才正式改名为“辟才胡同”。
虽然这所学校很快便因动荡的社会环境停办了,但它开了北京新式小学教育之先河,辟才胡同之名也得以延续至今。
女附中传奇
一百多年来,辟才胡同不曾辜负这个名字。
这里名校云集,人才辈出,赫赫有名的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简称女附中,今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便座落此处。
1917年建校之初,女附中的主任(相当于校长)是一名叫欧阳晓澜的传奇女性。
她少时双亲亡故,成年后在叔父资助下,才得以留学日本。
1925年毕业生合影。最后一排右五就是首任校长欧阳晓澜。
就职女附中后,她四处筹款,从国外购置了器材、设备和图书,引入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发出一套兼收并蓄、中西合璧的女子教育课程体系。
1930年以后,随着国家民族命运沉浮,学校历经沧桑,人事多变,却始终有名师来此执教。
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便在女附中担任语文老师多年。
1968年,师大女附中结束50多年的女校历史,开始招收男生;1978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如今,实验中学是北京赫赫有名的中学。
在2017年迎来百年校庆的同时,还有3位学生被哈佛大学录取,并因此上了新闻头条……
京城名校,当之无愧。
胡同里的百年老校
辟才胡同一带,除了有传奇的实验中学外,还有一所百年老校。
它就是位于辟才胡同北边,座落于宏庙胡同里的宏庙小学。
宏庙小学始建于1883年,距今已经有135年的历史了,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校”。
它的前身是八旗子弟的官学,名为“镶蓝旗官学”。
1914年曾改名“北京师范附属小学校”(北师附小),1958年才更名为“北京市西城区宏庙小学”至今,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此执教。
文艺理论家冯牧、艺术家于是之都是从这儿毕业的。
于是之在《茶馆》中扮演的茶馆掌柜王利发被视为经典
解放后,宏庙小学是全国首批建立少先队的学校。
在当时这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荣耀。
连小学的名字,都是中央领导人陈云题写的。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就发展起了相当丰富的课外活动。
航模、无线电、生物小组如雨后春笋;合唱、舞蹈、篮球、体操小组也多姿多彩。
1974年,科技小组以10元为本钱研究出了幻灯片。
到了1980年,校办企业宏庙小学幻灯制片厂竟一举成为了全国首家规模最大的机械化生产幻灯片的专业厂。
说起来都觉得神奇……
世事沧桑胡同变
如今,辟才胡同已变成金融街片区的通衢大道。
传统的四合院也被高低错落的居民区取代。
只有在辟才胡同西口的跨车胡同13号,还保留着一座四合院。
就像一座孤岛,周边是比它的身量高几倍、几十倍的摩天大楼。
这个貌不惊人的四合院,便是举世闻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旧居。
他在这里度过了大半辈子,创作出无数精品。
1903年,齐白石第一次来到北平,曾在法源寺、西四等地住过,直到1926年才买下跨车胡同的小院。
北平沦陷后,日伪统治时期,他辞去教职,并在院门口贴了“画不卖给官家”的字条,一时传为美谈。
解放后,中国美术家协会为白石老人购买了南锣鼓巷雨儿胡同的一处大宅。
可齐白石住没多久,又搬回了跨车胡同。
他说大宅住不惯,还是自己的小院亲切。
这个小院里没有奇花异草,只有丝瓜、南瓜、牵牛花等平常草木,白石老人却以这些为素材,创作出《丝瓜蚂蚱》、《牵牛花》等佳作。
在辟才胡同的改造工程中,经过多方呼吁,这处传奇的小院得以保存下来。
如今,已成为辟才胡同一抹难得痕迹。
不知您对辟才胡同是否有难忘的回忆?
欢迎给大伙儿说说~
来源:微信公众号 芝麻匠通讯社
编辑:TF00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