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际上,中远海运与比雷埃夫斯港合作的成功,不仅代表着中国港航企业海外投资的成功案例,更象征着中国港航业随着大国崛起,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中远海运与比雷埃夫斯港合作的成功,象征着中国港航业随着大国崛起,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远海运与比雷埃夫斯港合作的成功,象征着中国港航业随着大国崛起,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全球排名93上升至32,这个港口如何实现成功逆袭?

比雷埃夫斯港

比雷埃夫斯港位于希腊东南沿海萨罗尼科斯湾东北岸,濒临爱琴海的西南侧,作为希腊最大的港口,它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雅典城邦时期。但在十年前,希腊爆发债务危机,各大行业均受到较大冲击,比港也未能幸免。

当时的比港亏损1300万欧元,客户几乎流失殆尽,生产陷于停顿,曾一度被认为已经没有未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比港想要实现华丽转身,那就不得不提起2008年的一次集装箱码头私有化招标,那是比港走向成功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当时的中远集团获得了比港2号和3号集装箱码头35年的特许经营权,据此成立了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公司;2009年10月开始负责该码头经营;2016年,中远海运完成了对比雷埃夫斯港务局(PPA)67%股权的收购,正式成为PPA的控股股东,并开始接管比港港务局的经营。

从全球排名93上升至32,这个港口如何实现成功逆袭?

比雷埃夫斯港

如今,比港已从严重亏损到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在全球集装箱港口中的排名也由2010年的第93位跃升至第32位,实现了逆势崛起。

从全球排名93上升至32,这个港口如何实现成功逆袭?

比雷埃夫斯港

实际上,中远海运与比雷埃夫斯港合作的成功,不仅代表着中国港航企业海外投资的成功案例,更象征着中国港航业随着大国崛起,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回顾70年中国航运业发展之路,从举步维艰,到后来居上。70年间,中国航运人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才换来今天的成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1949年,国民党政府溃逃台湾,为中国航运事业留下一个烂摊子,水运发展举步维艰。当时约有100万总吨的海船被国民党军队胁迫去台湾,留下来可营运的仅有沿海轮船33艘,5.6万总吨。

如今,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船队规模跃升至世界第二,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净载重量超过2.5万亿吨,集装箱箱位196.78万标箱。

70年来从河海直达、江海直达到多式联运,从散货船到集装箱船,水运通道、结构、装备持续优化,水路运输组织创新发展,高质量融入综合交通运输网。更生动的变化,正在更深的层次发生。

70年间,中国海员走向全球,中国的航海教育拼搏向上,中国引航、保险、海事法律与仲裁等领域,到处都有中国航运人的身影。中国航运人在国际上角色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大国航运之路走的跌宕起伏,走的可歌可泣,走的气势磅礴。在中国航运取得骄人成绩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为此,《中国航务周刊》特别策划了《大国航运之路》一书,回顾那段历史,致敬那些为了中国航运业奋勇拼搏的初代航运人们。

目前,《中国航务周刊》编辑部经过半年的精心策划、组织、采访,《大国航运之路》一书现已进入编制的冲刺阶段。

该书概述了新中国70年的航运发展,还按专业门类分十大篇章逐一展开报道,具体包括:海上运输篇、内河运输篇、港口发展篇、航海教育篇、海员保障篇、海商法律篇、航运融资租赁篇、航运聚集区篇、引航服务篇、航运未来篇。

每个大篇章,既有对专业门类发展成就的概览,更着重对重点单位典型案例进行分享。在对企业、机构发展大事记做清晰梳理的同时,配以丰富的图片资料,集中展示中国港航业的发展与成就。

从全球排名93上升至32,这个港口如何实现成功逆袭?

来源:中国航务周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