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農友問戊唑醇用多對小麥生長有影響嗎?戊唑醇用多了可能對小麥生長帶來抑制作用,若是在小麥拔節孕穗期用量過大,會導致抽穗困難,抽穗揚花期用量大會影響灌漿,遇低溫會加重藥害。戊唑醇是唑類殺菌劑,自2003年引進國內,不僅對病原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可防治小麥赤黴病、紋枯病、鏽病、白粉病等,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植物生長調節活性,用量適宜能促進植物生長,用量過多則會產生反作用,起抑制生長,以往的實踐表明黃瓜、西瓜幼苗用戊唑醇不當會出現抑制生長,在小麥、水稻穗期施用不當會影響抽穗。
戊唑醇具有治療、剷除和保護三大功能,有內吸傳導作用,噴施到植物上可向頂轉移,且持效期較長,一般戊唑醇單劑用量控制在每畝用純藥6-8克,不宜超過10克。防治赤黴病一般建議施用2次藥,一般在小麥抽穗揚花初期首次用藥,間隔5天左右再用一次藥,若兩次都用戊唑醇,並施足藥,短期藥量較大,若遇降溫天氣,會對小麥產生藥害(影響灌漿結實)。因此,若用戊唑醇防治赤黴病,建議將戊唑醇與氰烯菌酯、咪鮮胺、丙硫菌唑等復配使用。
戊唑醇會抑制小麥體內赤黴素的合成,合理應用能起到控旺、防倒伏的效果,可在春季小麥分櫱末期至拔節初期足量施用戊唑醇(純藥量8-10克/畝),能降低小麥基部節間的長度,增強小麥的抗倒伏能力,同時能防治小麥紋枯病、鏽病,但要注意施藥後短期內不能遇強降溫低溫天氣,要求在氣溫10℃以上施藥,否則會產生較重的抑制作用。
戊唑醇用量過多怎麼辦?應及時噴施赤黴素、碧護等生長調節劑進行救護,緩解藥害並能促進小麥,提高抗逆性。
小結:小麥生產過程中使用戊唑醇要掌握使用濃度、施用次數及施藥時的氣溫,避免產生藥害,抑制小麥生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