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憶蓮的聲音不同於王菲的空靈、梅豔芳的風華、葉倩文的磅礴,她的聲音總有一種小女人的悲悲切切、纏綿悱惻的情緒,但又並非完全的自怨自艾,而是充滿着各種複雜的味道,有傷感有無畏,有細膩有灑脫,有溫柔也有氣勢。這樣的年代裏,不要說天長地久地愛一個人,哪怕是長年累月地去迷戀一個歌手和他(她)的歌,都幾乎是一個神話,而林憶蓮和她的歌或許是一個例外。

林憶蓮的聲音不同於王菲的空靈、梅豔芳的風華、葉倩文的磅礴,她的聲音總有一種小女人的悲悲切切、纏綿悱惻的情緒,但又並非完全的自怨自艾,而是充滿着各種複雜的味道,有傷感有無畏,有細膩有灑脫,有溫柔也有氣勢。 還記得2017年初,一向低調的林憶蓮,站在了《歌手》的舞臺上,她的出現讓很多人不可置信,她在舞臺上的一開口更讓許多人觸動不已。 忽然想起不經意之間,聽林憶蓮的歌已有許多個年頭了。在信息發達的今天,人們往往在各種誘惑下變得無所適從。這樣的年代裏,不要說天長地久地愛一個人,哪怕是長年累月地去迷戀一個歌手和他(她)的歌,都幾乎是一個神話,而林憶蓮和她的歌或許是一個例外。 回想最初喜歡林憶蓮是因爲李宗盛的一首《我是真的愛你》,不過可能也談不上喜歡,大概是羨慕,覺得她一定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於是產生了莫名的興趣,去搜羅了一堆她的歌,然後突然發現,都是小時候聽過的歌,小時候就很喜歡聽,雖然聽不懂。但她的聲音真的很通透,帶着女性的溫婉與堅韌。 那些哀而不傷的隱忍和故事,恰到好處的體面與灑脫,以及千萬種留白裏的告別與相逢,聽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陷入一種木訥的情緒,聽後回味時方有不可自拔的肝腸寸斷。疼確是一種痛快淋漓的疼,而傷卻是纏綿悱惻的傷。 都說Sandy對歌詞的要求極高,連香港兩大詞人林夕黃偉文的作品都能被她反覆退回修改,譬如林夕爲《再見悲哀》這首歌填詞被Sandy退稿重新修改8次的事。可我卻喜歡Sandy這種對專業的執念,不過大概也是對回首往事的執念罷。畢竟每一種執念都值得用一種乖戾的姿態去守護,就像每一份美好都應該用一種獨屬於它的完美的追憶方式來封存。

愛上林憶蓮其實真的真的不需要什麼理由。她與生俱來的聲音和唱功,她大氣灑脫的處事與性格,以及她的那段令人羨慕,即便結局令人唏噓的傳奇故事,真的已經足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