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海南發佈《海南省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發展規劃(2020-2025)》(下稱《規劃》),指出,未來5年,要以“創建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爲任務目標和定位,整合海南體育旅遊資源,堅持“兩型四化”發展理念,構建以環島體育旅遊圈爲引領、五大體育旅遊版塊爲特色、五個體育旅遊示範城市爲核心、七個體育旅遊先行區爲示範的“一圈、五區、五極、七核”的空間結構,統籌推進海南省體育旅遊有序發展。

“體育旅遊化”、“融體於旅”,海南又一次要在體育產業上大步邁進了。

海南體育產業現狀如何?

在探討“體育+旅遊”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海南在體育產業方面的發展現狀。

判斷一個城市體育產業佈局情況,目前大多會從賽事和全民健身兩個角度來看待。對於海南來說,多年來,它在這兩個方面都付出了不小的努力。

海南最豐富的就是自然資源,它所擁有的海域面積、海洋環境在世界上都居一流水準。而在海南島內,山體連綿,陸地廣闊,適合開展各類體育賽事活動。加上島上氣候一年四季如春,在這裏舉辦賽事活動幾乎完全不用受季節因素限制。

體育產業發展往往講求“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則。海南天生有着獨特的海島資源環境,在這裏發展海上運動當然最好不過,但海上運動在國內並非主流運動,海南要想向這個方向走,必然只能更多的依託自身的力量。

好在海南旅遊業相當發達,旅遊業蓬勃發展帶來的交通、通信甚至政策上的改變,使得海南海上運動也逐漸獲得了市場更多的肯定。

根據《海南日報》的數據,過去一年裏,海南舉辦了超過600多場體育賽事,內容涵蓋格鬥、龍舟、太極拳、擊劍、羽毛球、沙灘排球等項目,賽事密度足夠高,覆蓋的範圍也非常廣。

而在這其中,有5項獨具特色的國際體育賽事: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海南高爾夫球公開賽、海南國際馬拉松賽、海南萬寧國際衝浪大賽。它們在海南本土誕生和成長,如今也成爲海南體育賽事最靚麗的名片。

賽事的發展也拉動了海南當地大衆體育運動的參與性。《海南日報》的一篇文章指出,因爲海南環島自行車賽、環島大帆船賽和高爾夫球海南公開賽等賽事的舉辦,海南本土誕生了一大批“玩家”,2005年左右,海南打高爾夫的青少年還寥寥無幾,但十多年後,海南青少年高爾夫的水平在國內已經達到一流水準。2015年時,全省常年堅持騎行的民衆更是超過萬人。

而從2012年前後開始,海南省還投資了2000多萬元,在省內修建各類健身步道超過500多條。同時培養了近萬名體育指導員爲大衆運動提供更好的服務。

去年年末,海南全年大衆參與的健身類賽事已經超過400多項,賽事貫穿全年,全民運動健身氛圍已是相當濃厚。

儘管在賽事和大衆運動上到目前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受制於海南經濟、地理位置等因素,與國內體育產業佈局較爲領先的地區相比,海南的體育產業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體育和旅遊”到“體育+旅遊”

2010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目標上升爲國家戰略。隨即不少資本湧入海南,旅遊地產開發一時在海南掀起一波熱潮。

同年,海南省政府出臺了《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提到了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將旅遊業、文化體育產業、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商貿餐飲業和現代物流業、熱帶特色現代農業、新型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海洋經濟等8大產業列爲了海南重點培育的項目。

彼時的旅遊和體育產業還都在各自領域單打獨鬥。

相比較體育產業,旅遊產業一直以來都是海南的支柱產業之一,圍繞“喫、住、行、遊、購、娛”等幾大娛樂要素海南早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體系。

但旅遊地產的大開發並沒有帶動海南旅遊業一直蓬勃發展,因爲基礎設施及人文環境尚未完善,加上觀光遊模式難以轉型等原因。有數據顯示,2012年到2015年,海南旅遊外匯收入一直保持負增長,2015-2016年,海南旅遊業總收入的年增長率甚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這個時候的海南急需培養一個新的消費熱點。

而從2016年開始,國家先後印發了“十三五”規劃、《關於推動運動休閒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關於大力起發展體育旅遊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大力推動休閒運動及休閒體育在全國的普及發展。

在旅遊業、休閒業、自然資源方面有得天獨厚優勢的海南,自然成了這些政策指導下最佳的實施基地。

2017年,國家體育總局和海南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助力海南建設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

2018年,國務院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支持在海南建設國家體育訓練基地,鼓勵發展沙灘、水上、賽馬等運動,支持打造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

到如今《規劃》發佈,體育旅遊顯然已成爲海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促進服務業改造升級的最佳選擇。

“體育+旅遊”有哪些可能?

這個問題《規劃》給出了最完善的答案。

海南建設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重點圍繞的是“空間規劃、產品規劃、產業規劃”三個方面進行佈局安排。

在空間規劃上:文章開頭提到的“一圈、五區、五極、七核”是核心模式。這方面主要佈局在“體育+旅遊”的基礎設施建設上,依據島內各地區不同環境,結合民俗文化、運動特色等元素,打造不同主題的體育旅遊區。

在產品規劃上:則要構建以“四大主導產品、八大特色產品”爲主的體育旅遊產品體系。

這方面包括升級目前已有賽事、引入更大的賽事IP,打造更多的體育休閒項目活動,落地更多競技體育訓練基地及賽事。同時重點開發“體育+濱海、體育+民俗、體育+探險、體育+健康、體育+科技、體育+極限、體育+會展、體育+演藝”等體育旅遊特色體驗產品。

在產業規劃上:則主要側重於“體育+旅遊”的核心要點——推動兩者更好的融合和升級。抓住海南自貿港的機遇,積極與鄰近區域的國家交流合作,發揮“海上絲綢之路”品牌作用。帶動體育旅遊在製造業、服務業等方面的進一步發展。

總的來說,海南有着獨一無二的自然條件和發展機遇。“體育+旅遊”的發展模式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成功的案例。海南發展“體育+旅遊”在帶動島內經濟發展的同時,其實也是給我國其他地區發展“體旅融合城市”探索路徑和積累經驗。

在《規劃》及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希望海南能在這一目標的具體落實中做到擲地有聲,也希望海南能在發展過程中發現更多的可能和機遇。因爲這每一點的進步和積累,其實也是中國城市體育產業發展的一點進步和積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