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裏1942年創作的《小王子》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讀者,攢足了人氣,然而電影《小王子》(2015)卻姍姍來遲。大名鼎鼎的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曾被邀請拍攝《小王子》,但他回絕說:“不,《小王子》是一顆鑽石,太純淨、太完美,我不會碰它。”所以這是一個挑戰。那麼,曾經參與執導《功夫熊貓》的美國動畫新秀馬克·奧斯本在他的新片《小王子》中對原著做了哪些改編,效果如何呢? 在原著中,小王子是故事的絕對主角。一名飛行員駕駛飛機降落到沙漠中,在修理飛機零件時遇到了從B612小行星上偶然來到此處的小王子。因緣際會,他們湊到了一起,飛行員拿出成人們不能理解的一張極富想象力的簡筆畫來考驗小王子的審美能力,居然被他看出來了——巨蟒吞噬大象的畫面儘管極端抽象,被成人們概念化、功利化的目光所否定,但小王子是與衆不同的,於是他成了飛行員的好朋友,向飛行員講述了他的遊歷生涯。他說自己來自一個遙遠的星球,與一朵玫瑰相伴,這朵玫瑰的矯揉造作和謊言讓他傷心,於是他乘坐一羣遷徙的候鳥遠去。他一路遊歷,走遍各個星球,最後來到地球,馴服了一隻狐狸,與一條蛇達成了死亡協議……我們不知道小王子的年齡、家庭和來歷,但這些不重要,只要他目光澄澈、心靈明淨,拒絕成爲他所見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貪婪利己者,替我們守護住童心,在紛擾的塵世中留一方可供守望的乾淨之所,就足夠了。
而在電影裏,故事的主角則是一個小女孩。她那雷厲風行的虎媽,如同當下的父母們一樣,在一面牆掛滿密密麻麻的任務表,具體到每一天、每一個小時、每一分鐘,吝嗇於給她玩耍和交友的時間,美其名曰是爲其規劃好人生大計,上學、交友、結婚、工作……一切都在父母的策劃和掌控之內。這當然是愛,卻帶着綁架的意味。父母們給了孩子成長的物質條件,卻也偷走了他們思考和選擇的權利。即使長大成人,孩子依然活在父母既定的規劃中,他們的人生選擇似乎是爲了實現父母常年未了的夙願。當小女孩和母親決裂之時,便是她童心甦醒之際。影片中怪老頭的出現是其童心甦醒、走向自覺的催化劑。怪老頭曾經是飛行員,在小鎮上被人們視爲思維奇異、神志不清的怪人。由於小女孩父親的缺席(只是被模糊地提及),所以怪老頭不僅擔任着小王子故事講述者的角色,而且填補了小女孩人格成長所需的父愛,他喚醒了勇敢,守護着純真。倘若沒有怪老頭,小女孩很可能按照母親的規劃設計,一步一步變成一個所謂的“成功人士”。怪老頭把遇到小王子的經歷寫在紙上折成飛機,只有小女孩受到故事的感染,最終踏上尋找小王子的冒險和拯救之旅。她的冒險和拯救,一方面是爲了找尋小王子的下落,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她整個身心的成長與昇華,這是她的成人禮。 從主題上看,影片也與原著有所不同。小女孩登上老舊的飛機,在一番摸索、亂撞中發動引擎,和小狐狸一起去未知星球尋找小王子。這和格列佛、魯濱遜的冒險故事並無二致。接下來就是標準好萊塢敘事模式的冒險和拯救故事了。電影前三分之二部分,當涉及小王子時,運用的是定格動畫,色彩昏黃,簡單樸素;當回到現實環境,小女孩和怪老頭在一起時,運用的是CG動畫。如此就將現實與過去、真實與虛幻區分開來。影片剩下的三分之一部分,用CG動畫告訴人們,小王子和小女孩同出一處,二者相見。此時的小王子被商人主宰的物慾社會薰染,捨棄童真童心,用一連串“我在工作……”的喊叫掩飾着內心的浮躁、焦慮與恐懼。這恰恰折射了當下的社會現實。城市的高樓大廈,通宵不滅的燈火混淆着白天黑夜的界限,人們埋首於辦公桌上堆積如山的文件中,不知不覺間被環境“改造”着,這讓人不禁想到烏托邦小說裏描繪的場景——人被工具化、程式化、功利化,變得麻木呆滯,喪失思考,遠離判斷。那麼,被異化的小王子如何轉變呢?這自然由小女孩來完成。小女孩化身爲女英雄,以智取勝,鬥敗了企圖收服星星以作發電之用的商人們。就這樣,由“小王子的故事,變成了女孩兒的成長史,結構非常明晰:發現小王子,愛上小王子,拯救小王子”。 至此,小女孩的成長主題浮出水面,引發我們對成長的思考——縱然年華流逝,童心消泯,我們依然要懷抱希望,勇敢地追尋純真與愛。即使小女孩返回母親身邊,重新面對那張巨大的人生計劃表,她也定會用寬容、理解的眼光去對待。所以,原著中批判成人世界的虛僞、自私和人自身弱點等主題被淡化了,而是放置到小女孩追尋童心、學會成長的大主題之下。 除了主題和主角的變化,還有一些細節上的改動值得關注。比如在原著中,小王子在遊歷途中見到的國王、虛榮自大的人、酒鬼、點燈人、商人和地理學家等,和小王子之間的對話呈現出不同價值觀的碰撞,小王子不爭不怒,徐徐問答,以機智而富含深意的話語揭露了各色人物的劣根性。作者的諷刺意圖十分明確,抨擊了成人世界的自私自利、虛僞算計,卻沒有針鋒相對的火藥味。而在電影版裏,小女孩和小王子“兩個世界之間的聯繫千絲萬縷,通過小女孩的視角,混雜着真實和虛幻的冒險經歷,將那些隱於原著字面下的內涵,用較爲通俗的正邪對抗、奴役與解放的鮮明對比呈現出來”。
《小王子》電影劇照
雖然影片對原著做了諸多改變,但童真童心和以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本質仍被珍視,可謂重裝再發,初心不改。原著中有一段話:“人們眼裏的星星並不都一樣。對於旅行的人來說,星星是嚮導。對於別的人來說,星星只是些小亮光。對於另外一些學者來說,星星就是他們探討的學問。對於我所遇見的那個實業家來說,星星是金錢。但是,所有這些星星都不會說話。你呢,你的那些星星將是任何人都不曾有過的……”對此,有人不明其意,認爲這是讓我們拒絕長大,逃避現實。而實際上,《小王子》絕不是心靈雞湯和保守主義的代名詞,它反對的是麻木和單調,是無趣和庸俗,以此來爲多元價值觀讓路,讓繽紛的夢想有落地的可能。它在爲有夢想、敢拼搏、熱愛生命的人喝彩。 在一次專訪中,當記者問到“這部電影會不會損害《小王子》原著的精神”時,小王子家族傳人奧利維亞·阿加耶誇張地揚了揚眉毛說:“不,不,不,《小王子》是無法損壞的。它太純淨,太強大,它像鑽石一樣堅硬。”

對於《小王子》這部享譽世界、內涵豐富的作品,從原著到電影,有創新、有堅守、有時代氣息,體現了影片拍攝者的意圖,換句話說,這就是他心目中的《小王子》。電影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當今的社會現狀,無論是帶着獨斷專行氣勢的母親、被規劃和設計的孩子,還是重商主義下深深異化的工作狂,都讓人不禁擔憂,當名利與物質至上的思想觀念橫行,我們還能迎來內心裏的小王子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