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寻找西汉时期设立的西域都护府古城遗址,考古学界花费了将近百年的时间。而记者从相关机构获悉,在遥感、物探等尖端技术的助力下,西域都护府古城遗址所在地已经被锁定,这个在西域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代表着中原王朝对西域管理和统治的标志性机构,即将重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从机构上确立了中央对西域的统治和管理。
根据历史记载,西域都护府设在乌垒:“乌垒,户百一十,口千二百,胜兵三百人。城都尉、译长各一人。与都护同治。其南三百三十里至渠犁。”乌垒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地处西域中心位置、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曾名轮台国,位于现在新疆轮台县境内。
但是,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无法最终寻找到“西域都护府”,轮台县境内,大小古城遗址十几座,哪一个才是?从1928年起,以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率队进入塔里木盆地开始,考古学家们已经为了寻找西域都护府,历经九十年的努力。

但是,由于两千多年前的历史记录未必精确,空间位置不好确定,以及荒漠中的建筑物被严重风化,面目全非,肉眼难以识别。所以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之谜一直未被破解。
2015年,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所”)的科学家们加入了寻找“西域都护府”的行动中。据介绍,当时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文物保护传承和创新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正式启动,中科院遥感地球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建了研究团队,开展古遗址的遥感物探研究工作。两年多来,五次前往新疆轮台古城现场,进行遥感物探试验以及考古勘证。
遥感所研究院聂跃平向记者介绍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采用遥感等先进技术,对轮台县境内的大大小小古城遗址进行研究,获得证据,以确定最后的答案。
聂跃平说,在技术上,采用了遥感和物探两种技术,首先使用卫星、无人机和激光扫描,从空中获取当地详实的地貌环境,形成正射影像,并且对地形地貌进行3D建模;根据遥感发现的异常区,在地面上,使用物探技术中的电法、磁法、探地雷达等进行探测。
“人类的肉眼只能看到可见光波段的颜色,而可见光的波段很窄,会遗漏很多重要信息,但是通过遥感技术却可以发现它们的存在。”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科学家们逐渐缩小了目标范围:锁定了新疆轮台县境内的奎玉克协海尔、阔纳协海尔及卓尔库特这三处古城遗址,它们中的任何一座城都非常有可能是“西域都护府”。
据介绍,根据历史的记载,西域都护府古城曾经被焚烧,而经过焚烧的物质,其磁场与周围的物质在强度上不同,可以通过磁法勘探发现这种强度的差异,从而发现异常区域。此外,人为扰动过的土壤在电阻率上也有所不同。譬如夯土的密度不同于天然土层,电阻也就不一样,于是,运用物探技术中的电阻率法,就能够发现这种异常。
运用电磁法,队员们在奎玉克协海尔外围发现了一圈电导率异常区,推测可能是壕沟。于是,考古人员用洛阳铲在古城的四个方向分别进行钻探取样,发现了大量木炭星、烧土块和白灰点等,同时采集测年样品送往美国的Beta实验室用碳十四技术测定其年代。测年结果为约2400-2200年前,其历史跨度大致符合西域都护府的始建年代。

研究人员还依据现场调查、勘探及对古城地形的数字化模拟,确认古城高台最高处距地面六米左右,推断夯土台遗址为“多级高台建筑”,初步模拟复原了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原貌。
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主任杨林说,当时西域少数民族的城一般是圆形的,而汉代的城大多为方形。运用遥感技术,将呈圆形的古城排除出去,并且通过历史的记录、考古钻探、测年等多项证据综合,都指向一个结论——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就是西域都护府的遗址。
“目前,根据我们的综合数据分析,初步确认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就是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聂跃平说。
不过,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院李文瑛则向记者表示,现在还没有开展挖掘工作,还得在挖掘后经过综合因素的分析才能最终确认奎玉克协海尔古城是否就是当年“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