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小朋友们查看小燕趣闻新发现的早晨分享,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红军山歌队在路边唱山歌送行,唱了三天三夜。《长征组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及《长征》电视剧中《十送红军》的剧情,就是对当时真实情景的再现。
当年这支红军山歌队,山歌唱得最好者,便是红军山歌队队长、首席红军女歌手——曾子贞。
曾子贞,江西兴国人,生于1904年,父亲名叫曾衍福,是个教书的,收入低微,家境贫寒。母亲一共生了四男三女,却因贫病交加,她自己早年即逝。迫于生计,曾子贞15岁那年,被父亲忍痛作价120块大洋,卖给了兴国县上社乡小坑村裁缝赖祥林当续弦。
那年,赖祥林45岁,比曾子贞大30岁。他一看见比自己父亲还老的老公,心里就讨厌,曾因之跳河,后被救起。
到了19岁那年,曾子贞已为赖祥林生了二女一男,但对这个老公,仍然毫无爱意,却对党领导的工农运动很是积极,踊跃参加。
1929年,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再次攻占兴国县城,独立第四团及红三军、红四军相继来到兴国,正式成立了中共兴国县委。大家积极参加革命,尤其妻子曾子贞也参加了革命。在妻子影响下,赖祥林也走进了革命队伍,成为一名司务长。
参加革命后,赖祥林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便主动与妻子曾子贞离了婚。这一年,26岁的曾子贞终于离开了丈夫。
革命给了曾子贞以新生。曾子贞从小就爱唱山歌,因生活所迫,压抑了自己的这一爱好。参加革命后,她又唱起了山歌。
那时,曾子贞在县城东一区的农民协会工作,经常跟着大家去搞“扩红”工作。在动员青年当红军时,有的青年就说:“我不愿听那么多大道理,要是你用山歌唱出红军的好处来,我就到红军里去。”
东一区农民协会主席是一个爱唱山歌的青年农民,略一思索,他张口就唱。“哎呀嘞——对河一兜幸福桃,要想摘桃先搭桥;受苦穷人要翻身,快当红军打土豪……”年轻人听着这山歌,便很高兴地去当红军了。
山歌又轻松又愉快,省掉了许多扩红中的说服工作和麻烦。曾子贞便加入唱山歌扩红宣传之中。
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演唱革命山歌、扩红、支前。歌词都是事先琢磨好的,大家在一起,唱歌、编歌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很快,善于临场发挥,对唱山歌的曾子贞,就能够现编现唱。不管走到哪里,她拿着红旗往台上一站,亮开嗓子就唱起来:“哎呀嘞——竹笋出土尖又尖,工农团结不怕天;天塌有我工农顶,地陷有我工农填……”
曾子贞在繁忙的工作中,锻炼了能力,在歌声中,锻炼了胆量,逐渐成长起来。
1930年2月,兴国县成立苏维埃政府,曾子贞被推举为县苏维埃的委员,担任县苏维埃国民经济部部长。不久,她又入了党。
在那个战争年代,曾子贞的工作特别忙,但她并没有和山歌疏远,而是把唱山歌和工作结合到一起。
有一天,莲塘战役打响以后,来支前的曾子贞,立在高地上看到红军顽强战斗,奋勇冲杀,吓得白军抱头鼠窜,便激动地脱口唱道:“红军走路一阵风,取得优势占高峰,一个冲锋杀过去,敌人好比倒柴筒……”高亢嘹亮的歌声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革命斗志。
在红军队伍里,曾子贞很快成长为一名红军女山歌手。经上级批准,她率领一些妹子,穿起了军装,正式成立了红军山歌队。
山歌队越唱名气越大,曾子贞也在山歌中品尝了爱情和欢乐,与其山歌搭档赖明山,唱成了一对山歌夫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军离开兴国的时候,曾子贞带着山歌队的战友,在五塘桥头搭起台子,面对川流不息的红军队伍,唱了三天《十送红军》等歌曲。曾子贞忍悲含泪,唱哑了嗓子,甚至唱得满嘴是血,她也浑然不觉,仍然在唱:
“送郎送到筲箕窝,眼睛流泪嘴唱歌,愿郎革命革到底,等你十年不算多!”
“新做斗笠圆丁当,送给哥哥上前方,保佑哥哥打胜仗,打败敌人回家乡。”
就这样,和她们朝夕相处的红军兄弟们,泪眼盈盈,一步一回头地听着山歌而去。
红军长征离开兴国后,曾子贞的日子就苦了,夫妻俩跟着县委打游击,可谓九死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当年的红军陆续回乡,带回来一批又一批消息:某某人牺牲了,某某人当了大官,某某人怎么怎么的……
曾子贞的歌声在县广播站经常播放,并被省广播电台请去录音,还被吸收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53年,曾子贞被选到北京去唱山歌,受到中央最高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1993年1月1日, 90岁高龄的曾子贞老人,告别了她钟情一生的兴国山歌,在孙辈绕膝中,于兴国县城去世。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