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商时期,快递出行就已经出现了,大部分是捎带,就如同今天一样帮朋友顺带捎个东西,那时候的人靠这个赚点小钱贴补家用,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只能靠走的,所以传递的距离都不会太远。比如,紧急公文要求快递员每日策马200公里,隋唐达到250公里,宋代又出现了“ 急脚递”,这是一 种升级版的快递方式, 据史料记载,最快的急脚递可以“六百里加急”,折合成现在的距离大约300公里,在那个没有动车和飞机的年代,这是神速无疑了。

四千年前的快递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刚刚过去,想必各位小伙伴一定和我一样清空了自己堆的满满当当的淘宝购物车,忙碌的往返于快递站之间。

但是你知道么?在距今四千年前的夏商时期,快递这个行业就已经出现了。是不是感觉非常不可思议?那就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夏商时期,快递出行就已经出现了,大部分是捎带,就如同今天一样帮朋友顺带捎个东西,那时候的人靠这个赚点小钱贴补家用,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只能靠走的,所以传递的距离都不会太远。

再之后又到了周朝,政府发现快递能提高办事效率,于是出现了那时候的快递员---“行夫”,并定下规矩: “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疑似是说虽然有困难但假以时日是可以成功的。当然咯,那时候快递的物品几乎没有私密性。在《周礼》中也有所记载: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美恶、而无礼者。凡其使也,必以旌节,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居于其国,则掌行人之劳辱事焉,使则介之。

到了春秋时期快递的传送方式不再是人力了,而是改用马传,近距离的话就用单骑,远距离则采用多马传递的方式。而到了秦朝的时候快递出现了快慢之分,如果物品上标注“马上飞递”的字样则要求传送人员每天务必要走150千米,若上面要写了“十万火急”那就要求速度要更快了。

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快递业进一步发展 ,规定物品都必须由快递员骑马传送。比如,紧急公文要求快递员每日策马200公里,隋唐达到250公里,宋代又出现了“ 急脚递”,这是一 种升级版的快递方式, 据史料记载,最快的急脚递可以“六百里加急”,折合成现在的距离大约300公里,在那个没有动车和飞机的年代,这是神速无疑了。那时还出现了专门针对“快递”的第一部邮政法规,即魏国由陈群等人制定的《邮驿令》,这在中国邮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快递业在隋唐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大运河的开凿,水路快递的优势更加明显,毕竟省去了翻山越岭的时间,顺水行舟,路途更短效率也就更高了。据悉于唐玄宗时,全国大约有1600个驿站,其中水驿200多个,陆释约1300个,水陆相兼驿近百个,快递员超两万人,难怪唐代诗人岑参写下了亲眼所见:“ 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唐朝的运输业非常发达,流行用快递运送水产、水果。当时,平原郡(今山东境内)进贡的螃蟹就是用的快递。这种蟹很贵重,一只价值一百钱。为保证新鲜,每年进贡时都用毡子密封起来,速递到京城。而史上最著名的杨贵妃的“日啖荔枝三百颗”怎么来的?杜牧不是写了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因为杨贵妃对新鲜的荔枝情有独钟,所以玄宗特意派人到岭南摘取最优质的荔枝,快马加鞭赶回长安。而这送荔枝的“快递小哥”,是朝廷专门传递紧急军情的公职人员,可能现代人看来似乎没什么,但从遥远的南方向北方的长安运送荔枝,但在当时太奢侈了,即使是为皇妃效力。

最后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见到的镖局了,早期在镖局还没形成之前,多是一些武艺高强或者退役捕快以个人名义召集几个人进行的小规模活动,这些走镖的个人或小团队称之为“镖户”。这些类似于我们今天买辆车单干拉货的“散户”。后来很多“镖户”就汇聚起来,形成了后来的“镖局模式”。

之后随着交通的发展,镖局这种模式也被掩埋在历史之中。而现在快递已经坐上了高铁,以最快的速度送达我们的手中。回顾快递四千年的变迁不禁让人感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来源 :视觉中国、国家人文历史

编辑 :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新媒体中心

校对 :张瑾

审核 :学小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