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此乃立夏节气习俗之一——秤人。

蜻蜓立荷叶

又一夏日临

《立夏》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五一小假期一晃而过

可能你在景区看了人从众

可能你搁家躺着看电视

你可能在学校奋笔疾书

也可能在路上度过了假期

但这已经并不重要了

因为它一去不复返

何苦痴痴挂念

更重要的是

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请自行忽略我们的标题)

知道的抑或不知道的

都赶紧坐上我们的小车车

带你了解这个特殊的日子

——立夏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已至

春天真真地离我们远去

一切都要燥起来了

有的人开心着 阔以穿上漂亮的小裙子

有的人却苦恼着 小肥肉遮不住了

或许你还不知道

立夏有个特别的习俗

闻者胆战心惊 见者掩面而泣

尤其是菇凉们

小编也是能躲就躲啊

此乃立夏节气习俗之一——秤人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

发福就不必了

学联君只想消肉

(心诚则灵)

每逢节日节气

小孩子的欢乐总是最多的

各种奇奇怪怪的游戏

只有想不到

绝对没有做不到

立夏也有一个小编没玩过的游戏

名曰:斗蛋游戏

你玩过吗?

斗蛋游戏

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当然,作为一种节令习俗,“立夏蛋”有它的仪式意义所在。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夏季宜养心,人们认为“心如宿卵”,所以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吃蛋,作用是“拄心”。而“吃蛋拄心”,配合上立夏的其他习俗——吃笋,拄腿;吃豆,拄眼——人们因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酷暑苦夏、身体亏损而生的不安全感,终于在这一整套“以形补形”、支撑体魄康健的仪式中找到了消解之处。

所以,过去的民间俗谚会这样说:“立夏吃了蛋,力气大一万。”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玩过斗蛋

大王花落谁家呢?

习俗文化来源于生活

生活又因此变得丰富

传统的文化精髓经过时间的发酵

沉淀为我们的财富

让优秀的文化精髓代代传承

我们称的不是体重

而是传统文化的重量

我们斗的不是蛋

而是传统文化的果实

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故事

也被写进别人的故事

一起去看看古人留下的诗篇

他们的故事 也是立夏的故事

在立夏邂逅它的故事

将它写进我们的故事

来源: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网等

编辑:安徽财经大学新媒体工作室

校对:符牛

审核:学小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