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的浪潮不斷推動着祖國醫學發展的腳步,在學科發展的進程中,湧現了一批優秀的醫療工作者,他們立足於百姓醫療需求,不斷創新,以精益求精的態度不斷提高着自己的醫療技術。他們以自身的醫學臨牀經驗爲積累,帶動學科發展,推動着我國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

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惡性腫瘤死亡率比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城市化,我國的疾病譜和死亡譜發生顯著變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成爲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惡性腫瘤是目前全世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已經成爲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類疾病。因此,提高大衆健康意識,科學普及惡性腫瘤即癌症的相關知識,提高惡性腫瘤的治療和預防水平,控制腫瘤向惡性發展尤爲重要,使百姓不再談癌色變。爲此,今天我們邀請到了海軍總醫院腫瘤診療中心主任康靜波教授,接受我們本期的專家訪談,與我們暢談“惡性腫瘤的臨牀綜合治療策略,如何精準打擊惡性腫瘤病竈,不斷推動學科向前發展。

據近幾年我國癌症普查的結果顯示,平均每十萬人裏有癌症患者286人,而死亡人數達到181人,死亡率比較高。按照我國的人口基數來計算,每分鐘就有6個人被診斷爲癌症,平均每5個癌症患者中就有3個人死亡,一年當中的腫瘤新發病例是235萬人,概率是很高的。談到致病的原因,可分爲四種:第一種是化學因素,比如大家常喫的酸菜,亞硝酸鹽的含量很多,這些醃製品會導致癌症的發生;第二種是物理因素,比如射線接觸的多,CT這樣的檢查會有影響,還有創傷刺激,經久不愈也會導致腫瘤發生。此外,裝修材料中也含有一些放射性元素,現在很多孩子都得了白血病,都與這個有關係;第三種是生物因素,就是病毒引起的。在廣東地區得鼻咽癌的患者比較多,很多患者都被檢測出EB病毒,這是有關聯的,還有乳頭狀病毒和宮頸癌也有密切的關係;第四是人體的機體因素,比如內分泌失衡或者是一些神經方面的因素,也可以導致腫瘤的發生。

體檢可以提高早期發現率,對於50歲以下的人,我建議一年進行一次體檢,50歲以上的人,一年兩次體檢。體檢的項目有很多,比如說,我們做一些腫瘤標誌物檢查、血液檢查,都可以提前發現直腸癌、膀胱癌或者是腎癌。拍一些X光片,可以發現肺癌,CT核磁都可以在早期發現。那麼,日常生活中出現哪些症狀是需要警惕的呢?比如頸部包塊就要儘早去醫院檢查,鼻涕中帶血要警惕鼻咽癌,尿血也要去醫院進行檢查,除外腎癌。此外,如果長期腹痛,經過胃藥治療一段時間後也沒有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去醫院進行檢查。看看是否是胰腺癌,或是胃癌。自己要多多注意,根據自身的症狀及早進行檢查,是可以提早發現腫瘤細胞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