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顏真卿是唐代有名的楷書大家,他的楷書被稱爲顏體,和歐體、柳體、趙體一起,並稱爲“四大楷書”。初學楷書者,也往往從顏體入手。

然而,一些同學不知道的是,顏真卿的行書作品也相當出色,甚至到了“天下第二”的地步(這第一嘛,當然是“書聖”王羲之啦的《蘭亭序》)。

這就是他的代表作《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行書紙本,縱28.3釐米,橫75.5釐米,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書於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祭侄文稿》局部之一

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季明爲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與真卿共同討伐安祿山叛亂時,他因常山郡失陷,橫遭殺戮,歸葬時僅存頭顱。

《祭侄文稿》局部之二

由於文稿是悲痛中書寫,本就不爲書法藝術,所以顏真卿將重點放在內容上而不計較書法得失,放眼看去,滿篇塗沫修改痕跡不少,書寫潦草,渴筆、枯筆很多。

但書法卻往往是無意於佳乃佳,不刻意卻流傳千古,特別是顏真卿本來就有着過硬的楷、行書功底,他的楷書地位自不必說,而行書《爭座位帖》早已成爲範本。所以放手以充沛的感情寫來,如萬里黃河傾瀉而下,不可阻擋。

《祭侄文稿》題跋局部

這份帖,被元代書法家鮮于樞譽爲'天下行書第二'。

這份帖,文辭和書法俱佳。千百年來,我們仍能在字裏行間感受顏真卿的忠義之氣和凜然正氣。

這份帖,被後人視爲拱璧,你看,後面歷代的題跋都是工工整整,恭恭敬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