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坊間有關於敬茶的習俗,大年初一凌晨要向祖宗牌位敬茶,以對祖宗的祭奠。

孩提時,對茶沒有概念,直到懵懵懂懂從父輩那裏莊重的承接新春向祖宗牌位敬茶的重任,纔開始意識茶對於一個家族的重要。除夕一過,家裏的男丁便開始籌劃着一家人的“開門”儀式,祈福祖宗保佑新的一年能夠風調雨順。儘管孩童們的目標是放鞭炮的機會,但在放響開門炮之前,還是畢恭畢敬的按照長輩的安排,虔誠的去履行敬茶的每個流程,而一家之主還要注重那一壺敬茶的製作。

敬茶有許多講究。一是不能用缸裏的水,要用大年初一的“金銀水”來煮水。大年守夜的人們剛過十二點便到村子的山泉源頭取水謂之“金銀水”,當然取水之處一定要乾乾淨淨,不能在污穢的地方取水,取水時還要在水的源頭處焚燒紙錢以表示誠意。

二是須用上好的茶葉,煲煮敬茶的茶葉要在清明之前從山野的茶壠裏精挑細選出來,經手工殺青炒制而成,早些時沒有更好的儲存方法,人們往往用報紙裏三層外三層的裹了放在煙熏火燎的地方,保持着長期接受煙火的燻烤。對於這一舉動我總是百思不得其解,後來長輩告訴我因爲茶葉長在山上,自然有若許的野性,加之茶壠之間難免邪穢的浸入,需要用人間煙火驅除污穢。

三是一定是煮茶,而不是現代人們常用的泡茶。記憶中煮茶是用瓦罐將取來的“金銀水”煲得滾燙,再從家裏取出存放了半年多的茶葉放進煮沸的水裏熬上十來分鐘,直到那種特有的茶香漫溢整間屋子,方纔算熬製成功。

四是盛茶器皿還得講究,特製的茶碗是一種選擇,如果沒有專門的茶碗,也得保證盛茶碗沒有沾過油腥或通過沸水燙過,然後在祖宗牌位前的八仙桌上一字排開一一酙上,氤氳之氣嫋嫋升騰。

最後,敬茶時還得焚上香、燭,再取出加工好的暝錢化盡許下願望,莊重而虔誠的打開大門,放響“開門炮”以告示一家人祭奠先人消息。

敬茶是需要家裏的男丁來完成的,誰家要是絕了後沒有兒子繼承家業,逝去的先人自然連新春的一杯茶都討不到喝,由此我算是明白了古人關於“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說教。於是,在那段特殊時代,許多家庭砸鍋賣鐵都要保全一個兒子也就不難理解,因大年初一的敬茶影射出的是一個家族煙火鼎盛、人丁興旺。

我始終懷疑敬茶原本就是靜茶或淨茶諧音而來,取清心、幽雅之意境,胸無雜念的虔誠。人們對茶的膜拜也遠不止“一生只等一壺茶”的嚼好,即便是仙逝的人們也總在期待着在那一年一度新春之際,享受後人精心準備的茶的盛宴!

文:劉雪峯

本期編輯 鄭也 龔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