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導則》適用於北京老城內,即二環路以內(含護城河及其遺址)的區域,除文物保護單位、普查登記文物、歷史建築(含掛牌院落)以外的衚衕、院落和房屋,進行修繕保護、使用功能改造、市政設施改造、風貌和環境整治提升工程。還用照片的形式列舉了目前在老城內存在的一些錯誤施工方式,比如屬於院落二門的垂花門用作宅門,用藍機磚砌築代替傳統牆體砌法,濫用花磚牆、魚鱗瓦等牆體裝飾,粉牆(白牆)、黛瓦(黑瓦)不是北京胡同四合院應採用的色彩,宅門墀頭、博縫頭位置的磚雕主題錯誤等。

原標題:衚衕、四合院等北京老城院落如何修繕?標準定了

4月26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北京市住建委瞭解到,《關於發佈<北京老城保護房屋修繕技術導則(2019版)>的通知》(以下簡稱《導則》)已正式發佈,自2020年5月7日起施行。北京老城內,即二環路以內(含護城河及其遺址)區域的衚衕、院落、房屋如何修,有了明確的技術規範與評價標準。

《導則》適用於北京老城內,即二環路以內(含護城河及其遺址)的區域,除文物保護單位、普查登記文物、歷史建築(含掛牌院落)以外的衚衕、院落和房屋,進行修繕保護、使用功能改造、市政設施改造、風貌和環境整治提升工程。

對於分類中的二、三類建築的修繕,《導則》要求應最大程度的保護有價值的歷史信息,保護歷史原狀,按照原形式、原結構、傳統規制做法進行修繕,更新內部設施。比如,建築物原有的石活要儘量保留,不宜剁斧見新;石雕等裝飾性構件應保留,並按原形制進行恢復、修補;門窗應按原有形式恢復,傳統木門窗要按傳統榫卯工藝製作,也可採用仿古木質邊框中空玻璃、仿古木包鋁或仿古鋁合金窗;房屋的屋面應全部恢復傳統形式,如合瓦、筒瓦、灰平臺等;各類新添配的構件表面要按傳統工藝處理,不應有現代工具加工痕跡。

按照《導則》要求,衚衕街區的環境整治,要準確把握文化特色,修繕後符合區域文化要求,突出層次和特色,避免千篇一律,避免外來文化元素的移植。諸如將江浙皖地區的建築形制、色彩、窗格等用於北京老城區,將室內裝飾手法或紋樣、色彩用於外檐或鋪面裝飾的行爲,垂花門用於街面等“南裝北飾、內衣外穿”的做法要避免。

環境整治要挖掘區域歷史文化特色,注意保留和恢復衚衕內原有的上馬石、拴馬樁、泰山石等文化元素,塑造具有老北京文化特色的衚衕空間。

《導則》要求在修繕過程中應科學選擇建築材料,要充分考慮風貌保護、使用功能、綠色節能等方面要求,注重傳統建材和新型建材的有機結合,並根據材料使用年限分級分類,合理使用。

在施工過程中,要最大限度的保留原形制、採用原工藝、用好舊材料。可再次利用的舊材料、舊構件包括木構件、牆體材料、屋面材料、石材及傳統門窗、楣子、磚雕、木雕、石雕等。在滿足安全性前提下,舊材料舊構件優先原地使用,優先用於地區重點保護院落的修繕,其次是衚衕可視部位的建築修繕,再次是院內建築可視部位的建築修繕。對於一些在不露明處保存完好的舊構件拆下後,可用於露明部位。對部分不滿足原功能的舊材料舊構件,可作爲非承重性圍護構件、裝飾構件,適當降級使用。

在附錄裏,從四合院的平面結構到景觀綠化合適的樹木都作了詳盡的規定,從“廣亮門”、“金柱門”等六種宅門樣式到“方磚十字紋”“八卦錦”等海墁鋪地方式都有形象的圖示說明。還用照片的形式列舉了目前在老城內存在的一些錯誤施工方式,比如屬於院落二門的垂花門用作宅門,用藍機磚砌築代替傳統牆體砌法,濫用花磚牆、魚鱗瓦等牆體裝飾,粉牆(白牆)、黛瓦(黑瓦)不是北京胡同四合院應採用的色彩,宅門墀頭、博縫頭位置的磚雕主題錯誤等。

北京市住建委表示,下一步將建立老城保護修繕專家委員會,推行老城房屋修繕與保護實施方案專家評審制度。同時,建立專項培訓機制,培育壯大老城房屋修繕匠人隊伍。加強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業務培訓,聘請知名專家和具有豐富施工經驗的專業人員,詳細講解技術和具體做法,傳授施工經驗,提升施工人員工藝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