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河尋根覓祖遊、黃河糧油故道遊、長城中華雄關遊、長城古堡古村遊、太行古建探祕遊、太行名山勝蹟遊。爲進一步提升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省文化和旅遊廳推出了。

黃河之魂在山西,它給三晉大地添加了波瀾壯闊的美景和源遠流長的文化;長城博覽在山西,它賦予了三晉大地雄偉壯觀的風景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大美太行在山西,太行山護翼着三晉大地,爲沿太行旅遊帶的開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旅遊文化資源。爲進一步提升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省文化和旅遊廳推出了 黃河尋根覓祖遊、黃河糧油故道遊、長城中華雄關遊、長城古堡古村遊、太行古建探祕遊、太行名山勝蹟遊 6條自然風光與文化遺產相結合的主題文化旅遊線路,復甦文化旅遊市場,也爲自駕遊愛好者提供了詳實的旅遊攻略。 1. 黃河尋根覓祖遊 晉南地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黃河沿線更是景觀奇特,文化底蘊深厚。石樓的中華第一灣和永和乾坤灣展示了黃河九曲十八彎的壯觀,壺口瀑布是中華母親河的象徵;鯉魚跳龍門是無數中華學子的夢想,后土廟是歷代帝王祭土之處,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展示了盛唐氣象。 線路規劃: 石樓中華第一灣—永和乾坤灣—吉縣壺口瀑布—河津龍門—萬榮后土廟—永濟鸛雀樓

2. 黃河糧油故道遊 明清時期,山西人紛紛“走西口”,到內蒙河套一帶從事墾殖謀生,河套的糧油產品沿黃河順流而下,是晉商的重要交易物資。黃河呂梁、忻州段晉蒙糧油故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沿途晉商遺蹟密佈,河運碼頭、水蝕浮雕、古村古鎮相映成趣。 線路規劃: 臨縣西灣古村—臨縣磧口古鎮—臨縣黃河水蝕浮雕—興縣黑茶山—保德釣魚臺—河曲娘娘灘—偏關老牛灣 3. 長城中華雄關遊 偏頭、寧武、雁門是長城外三關,與平型關同爲內長城的重要關口。特別是雁門關被稱爲“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現在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平型關以抗戰的第一場大勝仗“平型關大捷”名揚天下。 線路規劃: 偏關縣偏頭關—寧武縣寧化古城—代縣雁門關—靈丘平型關

4. 長城古堡古村遊 長城的軍堡在失去軍事功能後,很多都轉化爲村落。右衛城是右玉舊縣城,現已開發爲文化旅遊區,與得勝堡、守口堡、李二口等舊軍堡目前保存基本完好,周邊長城綿延、烽燧密佈,是欣賞長城景觀、體驗邊塞文化的好去處。 線路規劃: 右玉右衛城—新榮得勝堡—陽高守口堡—天鎮李二口

晉東南地區元代以前的木構建築遺存佔了全國的一半,在這條線路上,可以見到2.5億年前的木化石,北朝的石窟,唐朝的古塔和木構建築,宋代的古寺和彩塑,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村。 線路規劃: 平順天台庵、大雲院、龍門寺—長子法興寺、崇慶寺、仙翁山木化石公園—高平開化寺、良戶古村、羊頭山

6. 太行名山勝蹟遊 太行山自然風光雄奇壯美,同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藏山是春秋趙氏孤兒藏身之地;冠山風景優美,山上的冠山書院人才輩出;大寨虎頭山是當代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的象徵;左權百里畫廊一路風景如畫,融紅色遺蹟、民俗文化、太行風光於一體。 線路規劃:

盂縣藏山—平定冠山—昔陽虎頭山—左權百里畫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