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是普通的一家三口使用這款馬桶,可能一個月內就需要添加新的塗層。使用這種塗層製造的馬桶內壁,真正做到了“不粘連”,可以使單次沖刷的用水量減少至少一半。

使用馬桶時,可能每一位讀者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排泄物在馬桶壁上留下痕跡,難以沖洗。這樣不僅不美觀,也帶來了衛生隱患。現在,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名爲“LESS”的超滑塗層。經過LESS塗層改造後,馬桶不僅變得不粘,還大幅減少衝馬桶的用水量,同時讓馬桶環境更加衛生。

相信每一位讀者都深有體會:使用馬桶時,以下兩個難題似乎總是難以繞開:如果讓排泄物沿着馬桶壁滑下去,光潔的馬桶表面往往會殘留一些令人不快的痕跡,難以沖洗;而排泄物如果是直接落入水中,後果就像是菲律賓的跳水選手,天女散花,屁股遭殃。

當然,聰明的你可能會說,如果善於在馬桶中放紙,這兩個問題都能得到解決。的確,廁紙可以幫助我們抵擋第一輪攻勢,但卻經不住第二輪、第三輪的輪番衝擊。每一次看到馬桶內壁被污染,你是否想過:既然有不粘鍋存在,這個世界上爲什麼就不能有不粘馬桶呢?

衝馬桶的水資源危機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它的意義絕不僅僅是維護衛生間內小環境的衛生、整潔,更關係到全球數十億人的用水與公共衛生問題。

慢着,把馬桶沖水與全球人口的生存問題聯繫起來,會不會顯得有些牽強?看了下面這組數據,你會發現這個說法一點都沒有誇張:

衝馬桶,是一件耗水量巨大的工程。以美國爲例,24%的室內用水,都用來衝馬桶了。而在全球範圍內,每天用於衝馬桶的水超過1400億升,這個數字幾乎是整個非洲每日用水量的6倍。要知道,全球70億人口中,半數都面臨着嚴重的水資源危機。在這樣的背景下,衝馬桶消耗的水資源過於驚人。

另一方面,水資源的不足,使得一些缺水的地區根本無法建造馬桶——因爲沒有足夠的水來沖洗。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大約有26億人無法獲得基本衛生服務,如坐廁或蹲廁。基礎衛生設施的缺乏,讓這些地區的人羣面臨更嚴峻的公共衛生形勢。

怎樣才能減少如廁過程中的水資源消耗?當然,這裏並不是讓大家從自身生理上做出改變。一個重要事實是,衝馬桶用水中,相當一部分都是爲了衝乾淨馬桶壁上的殘留物。也就是說,不粘馬桶如果真正出現,將爲解決全球的水資源與公共衛生問題做出一份貢獻。

LESS water

目前,已經有一些防水塗層用在馬桶上。這些材料面對液體效果良好,但卻不能對付固體殘留物。

現在,賓州州立大學自然靈感工程實驗室的黃得勝教授帶領研究團隊,研發了一款“超滑塗層”。使用這種塗層製造的馬桶內壁,真正做到了“不粘連”,可以使單次沖刷的用水量減少至少一半。在發表於《自然·可持續性》的論文中,他們將這款塗層命名爲liquid-entrenched smooth surface,翻譯過來就是液體固定的光滑表面。其英文縮寫也相當貼切:LESS。論文第一作者,是黃得勝實驗室的博士後,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的王京。

近10年前,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時,黃得勝就從豬籠草身上汲取了靈感,製造出新型超滑材料。

豬籠草,一種罕見的以昆蟲爲食的植物,相信讀者一定有所耳聞。一旦獵物進入豬籠草佈下的陷阱,這種植物光滑的內壁使得它們無法再爬出來,只能落入籠底,最終被分解。這是因爲,豬籠草的內壁是一層蠟質材料。在微尺度上可以發現,在恰當的位置上,水起到了潤滑作用,使得昆蟲在接觸後迅速滑落。

現在,基於這樣的思路,研究團隊製造出能夠讓各種黏性物質滑落的升級版材料。

爲了實現這樣的目標,馬桶內壁的材料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表面的粗糙程度要儘可能地低,也就是馬桶內壁要儘量光滑;其二,排泄物接觸馬桶時,馬桶與空氣的界面、排泄物與空氣界面的表面自由能都要儘可能地低。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讓馬桶表面更加潤滑。

基於這樣的思路,研究團隊最終打造出革命性的LESS塗層。令人驚歎的是,將普通的陶瓷馬桶改造成不粘馬桶,只需要兩個噴塗的步驟,用時更是隻需要5分鐘。

首先,需要向普通馬桶噴塗一層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基底。這是一種長鏈聚合物,其末端可以與馬桶表面緊密相連,形成茂密的“納米毛髮”。不過,這樣的“毛髮”直徑只有人類頭髮的百萬分之一。

這層基底打好後,第二步,也就是最後一步,是噴灑一層1毫米厚的硅油潤滑劑。硅油可以與基底的疏水聚合物緊密結合,同時對任何落下的物質起到潤滑作用。

就這樣,一款不粘馬桶改造完成了。至於效果如何,研究人員進行了多輪測試。

真的好用,但是……

首先是液體。相比於液滴在普通塗層上的駐足,落在LESS塗層上的液滴迅速滾落。當然,考慮到防水塗層已經用於一些馬桶中,這樣的測試顯然不夠令人激動。

接下來,測試的主角是人工合成的糞便。出於……各種考慮,研究人員根據糞便的黏度特徵,用有機材料模擬了真實的糞便。當然,由於含水量的差異,真正的糞便黏性不盡相同,這裏研究團隊在模擬時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但無論是什麼樣的“糞便”,在LESS塗層上都是如絲般順滑。

事實上,無論是液體、固體殘留物還是細菌,黏度係數相差9個數量級的物質,在這款塗層上都會立刻滑落。

當然,你可能會說,這些人造的物質和真實的排泄物怎麼能一樣呢?爲了進一步證實自己的結論,在研究的最後,研究團隊還是做了你們最想看的試驗——用真實的糞便,分別滴落在LESS塗層、陶瓷材料、特氟龍和硅樹脂材料上。結果和前面一樣,只有在LESS塗層上,糞便才能順溜地滑落。

(試驗圖片小編就不放了)

使用這樣的馬桶,對於節約水資源的作用也立竿見影。研究指出,使用普通的馬桶,一般需要至少6升水,才能沖洗乾淨;而對於LESS塗層,根據“糞便”含水量的差異,衝馬桶的用水量可以減少50%~90%不等。此外,這種“不粘”馬桶還可以有效杜絕細菌在馬桶內壁滋生,不僅更衛生,馬桶的氣味也不那麼難聞了。

可以說,LESS塗層的效果已經得到嚴格的驗證。現在,除了在實驗室中繼續開展研究,黃得勝還帶領團隊將這項技術投入生產中。他們已經成立了一家初創公司:spotLESS材料,而基於LESS技術的產品也已開始售賣。

如果說,到目前爲止的描述都令你充滿期待,接下來這個事實可能會讓你更加客觀冷靜。LESS塗層擁有衆多優點,但它也有自己的問題:不能一勞永逸。硅油屬於消耗品,衝一次少一次。沖洗大約500次後,就需要噴灑新的硅油塗層了。如果是普通的一家三口使用這款馬桶,可能一個月內就需要添加新的塗層。而聚二甲基硅氧烷基底雖然比硅油耐用,但長期使用後,也需要修補。由此引發的另一個問題是,在缺水的不發達地區,使用這類馬桶的成本似乎過於高昂。

蓋茨基金會負責水、衛生項目的高級項目官員Carl Hensman就表示,目前將這項技術用於那些發展中國家“幾乎不可能”。Hensman認爲,這樣的技術令人激動,但它需要在將來得到改進,從而“最終實現可持續性”。

那麼,這樣不粘連的馬桶,你想用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