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視財經3·15特別直播聚焦手機App亂象,特邀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祕書長唐健盛、App專項治理小組專家何延哲以及網絡經濟研究專家、中科院大學教授呂本富,獨家爲你揭祕那些手機App爲消費者挖的“坑”。這些App獲取了諸如讀取短信、發送短信、日曆信息等與消費者個人隱私信息密切相關的敏感權限,卻未在應用中進行使用。

  手機人人都用,生活中,人們也享受着各類App帶來的便捷服務。但是您是否注意到,這幾年,收到的垃圾短信越來越多,接到的推銷電話也越來越多?在App裏面充值簡單,退款卻成了“老大難”?

  央視財經3·15特別直播聚焦手機App亂象,特邀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祕書長唐健盛、App專項治理小組專家何延哲以及網絡經濟研究專家、中科院大學教授呂本富,獨家爲你揭祕那些手機App爲消費者挖的“坑”!

細思極恐!通過日曆、應用程序列表…這些App在收集隱私

  百款App超九成涉嫌權限“越界”

  你手機裏的App安全嗎?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曾對網購、旅遊出行、生活服務、手機地圖、輸入法、瀏覽器和視頻類熱門手機App分三次進行評測。綜合三次評測結果,52款熱門App中,有46款App都存在獲取的敏感權限無實際對應功能的問題,佔比88%,也就是說有超過8成App涉嫌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隱私信息。

  這些App獲取了諸如讀取短信、發送短信、日曆信息等與消費者個人隱私信息密切相關的敏感權限,卻未在應用中進行使用。用戶手機短信箱中一般存儲有各種驗證碼、訂票信息等重要內容,一旦泄漏,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可預測的風險。

細思極恐!通過日曆、應用程序列表…這些App在收集隱私

  除了上海市消保委,中國消費者協會也曾對10類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進行評測。結果發現100款App中超九成App涉嫌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

細思極恐!通過日曆、應用程序列表…這些App在收集隱私

  細思極恐!

  日曆、應用程序列表…

  看似日常的應用,卻存儲大量隱私!

  在這個App“氾濫”的時代,每個人的手機裏都下載過不同類型的App,那麼我們的個人信息究竟是如何悄無聲息被“偷”走的呢?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祕書長唐健盛指出,日曆、應用程序列表,這些不起眼的地方竟藏着大“門道”!

細思極恐!通過日曆、應用程序列表…這些App在收集隱私

  唐健盛表示90%的消費者都覺得向App開放讀取日曆的權限沒什麼危險,其實不然……

  上海消保委做過調查,有60%的消費者都會在日曆中記錄重要事項。App獲取了這個權限,就能讀取到消費者記錄到日曆中的行程信息、商業機密等。比如“雙十一”到了,網購平臺需要提醒消費者搶購商品,這個時候網購平臺App就會通過日曆埋一個固定日期的提醒。

  然而,大多數消費者不知道的是,在整個手機系統的設置當中,日曆的讀、寫功能是不分開的。當App藉助日曆權限設置提醒的時候,也可以讀取到日曆中消費者已經寫好的一些信息,可以說所有日曆裏面記錄的事情都能被這款App看到。

  除了日曆,應用程序列表也是個深藏不露的個人信息獲取渠道。幾乎所有的App啓動都會要求消費者授權讀取手機應用程序列表。不僅會讀取,還會和前一次做一些對比,查看新裝了什麼,卸載了什麼,通過這些信息來對消費者進行精準畫像,甚至可以知道消費者最近是不是有些新愛好、新動向。

細思極恐!通過日曆、應用程序列表…這些App在收集隱私

  App專項治理小組專家何延哲同時表示,敏感信息的濫用危害非常大。比如身份證號可以用來做貸款、辦黑卡,或者辦理實名手機卡之後去實施電信詐騙,對消費者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如果消費者發現App越界收集個人信息的情況,可向App專項治理小組舉報,舉報方式可搜索“App個人信息舉報”微信公衆號。

  充值簡單退款難!

  多款App上黑榜

  在App上買5元的東西,平臺最低充值卻是50元,多餘的錢不能退、不能提現、不能轉贈。在使用一些網絡應用時,我們經常會碰到充值設限、不退款、默認自動續費的情況。那麼在App裏充值,消費者究竟能不能退費?

  上海市消保委曾對充值類App進行了消費體驗調查。在31家網絡平臺當中,漢堡王、每日優鮮等5家經過上海市消保委溝通之後承諾可以退款,來伊份則需要承擔2元的手續費,而兩鮮、達達、中糧我買網三家平臺無法退款。其中達達在與上海市消保委溝通後,承諾爲消費者實現退款功能,兩鮮經過溝通之後仍然堅持不退款。

  另外,上海市消保委也對28家以購買非遊戲類虛擬幣的形式充值的網絡平臺開展了消費體驗調查,有15家平臺根本無法退款,抖音、美拍、火山小視頻、蜻蜓FM等紛紛上榜。

細思極恐!通過日曆、應用程序列表…這些App在收集隱私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祕書長唐健盛認爲App充值消費和預付式消費有着本質區別,預付是用錢買成了多次的服務,而充值只是從個人賬戶到了App賬戶裏,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民法》中都規定很明確,消費者應該可以拿回自己的錢。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消費者應積極向消協、消保委投訴,甚至可以打官司,讓這些不誠信的經營者不敢再“套路”消費者。

細思極恐!通過日曆、應用程序列表…這些App在收集隱私

  網絡經濟研究專家、中科院大學教授呂本富在直播中也表示:App運營者和消費者兩個方面都需要加強工作。App運營者不能把“騙錢”當作經營業務的首要任務,遵守規矩應該作爲第一原則,而不是來了一個風口,什麼都不顧,只顧掙錢,最後落得“一地雞毛”。消費者遇到霸王條款或侵權事件更不應沉默,共同推動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是每一個消費者的責任所在。

  時至今日,經上海市消保委對某些充值類App進行溝通、約談後,整體情況大有好轉,大部分充值類App已經可以爲消費者提供退款功能。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中金在線立場)(來源:央視財經(cctvyscj))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