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潘文亮在海上作业(资料图) 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了解到,截至4月30日,斯里兰卡“4·21”爆炸袭击共导致6名中国公民不幸遇难、5名中国公民受伤。据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消息,在4月21日的爆炸中,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派出的高级工程师李健(38岁)、高级工程师潘文亮(35岁)以及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派出的助理研究员李大伟(30岁)、在读博士研究生王立伟(28岁)不幸在事件中遇难。

遇难者家属:他是心目中科学家的模样

潘文亮在海上作业(资料图) 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了解到,截至4月30日,斯里兰卡“4·21”爆炸袭击共导致6名中国公民不幸遇难、5名中国公民受伤。

据了解,6名遇难公民中有4名是拟登上即将在科伦坡港靠港的中国科学院“实验3”科学考察船的中国青年科学家。

昨日,北青报记者与遇难科学家潘文亮的亲属取得了联系。据了解,爆炸事件发生后,潘文亮的妻子和他的父亲于4月26日飞赴斯里兰卡,经确认得知,潘文亮和同事在21日出事当天就不幸遇难了。

29日,家人携带潘文亮骨灰回到广州。但在潘文亮父亲潘建国心里,原本就难见一面的儿子真的再也回不来了。

聪明伶俐的潘文亮一直是全家人的骄傲。1984年,潘文亮出生于江西省高安市灰埠镇碧山潘家村。

2001年,他以全校理科第一的成绩考取中国科技大学,一路攻读硕士、博士,取得优异成绩。高中同学回忆,潘文亮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从来都不让家人操心,“他在工作上很拼的,就是我们心目中科学家的模样”。

超级学霸潘文亮还有着柔软的另一面,曾经的成长伙伴说他是个自律而善良的人,汶川、玉树发生地震后,单位爱心捐款名单上留下了潘文亮的名字。潘文亮的学生在提到潘老师时,立刻会想到他“打牌还超级牛”。

北青报记者查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官网发现,潘文亮曾多次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就包括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的项目作业海区流浪潮监测工作,他与同事共同研制出项目作业海区流浪潮远程实时观测系统。从2011年开始,直至大桥顺利通车,潘文亮为之倾注大量心血。

因忙于工作,潘文亮与家人聚少离多。潘建国告诉北青报记者,潘文亮从来不向家人提起工作的辛劳,关于生活,也多是报喜不报忧。

目前,潘文亮的骨灰被安放在广州殡仪馆,除父亲和妻子外,他的母亲、叔叔、妹妹等多位亲属都已经赶到当地,处理后续事宜。

新闻追踪

4名青年科学家原计划在爆炸当天登船

据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消息,在4月21日的爆炸中,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派出的高级工程师李健(38岁)、高级工程师潘文亮(35岁)以及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派出的助理研究员李大伟(30岁)、在读博士研究生王立伟(28岁)不幸在事件中遇难。按照计划,四人即将连同科考队其他队友登上在科伦坡港靠港的中国科学院“实验3”科学考察船,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东印度洋共享航次”和“中斯联合科考航次”科考任务。

北青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了解到,“实验3”科学考察船原计划于3月20日至6月1日期间在印度洋实施海上科学考察。其间,计划在4月20日到24日间停靠科伦坡港,进行补给和人员轮换。

2019年3月20日,“实验3”从广州出发。4月17日,“实验3”结束前期航段既定作业任务,并于4月19日抵达斯里兰卡科伦坡外海锚地。

4月18日和4月19日,李健等后期航段轮换人员分批抵达科伦坡并入住金斯伯里酒店。但在斯里兰卡当地时间4月21日8时45分左右,金斯伯里酒店发生爆炸事件,准备上船换班的科考人员,在金斯伯里酒店自助餐厅遭受恐怖分子自杀式爆炸袭击。正在集体用餐的李健等4人当场不幸遇难,另外,爆炸还造成了包括工程师曾信、研究生张亚南和何媛秋等在内的5人不同程度受伤。 本组文/本报记者 王天琪 熊颖琪

统筹/蒋朔

供图/“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