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的是一个朋友,结婚前半年就开始往外借钱,把钱都借给别人。结婚后,预料之中的财政大权被他媳妇独揽。然后,他手里一没钱就去找朋友要账,小日子潇洒到不行。

忍俊不禁的同时反观现实,却发现情况更加可笑。人家是借钱出去保障日后的小日子,我们则是借钱出去,扰乱日后的小日子。

一、钱是识别朋友的放大镜

几年前,我和一熟识许久的朋友阿来绝交了。

那会,我刚换工作,到手工资不多,也是在入职的第一个月,我勤奋工作,不知不觉超额完成工作,领了第一个月的奖金,2000元。

朋友借钱不还要不要催他?为什么大家都劝你不要借钱给朋友?

领奖金的当天我就兴奋地把消息告诉阿来,手机那头的她也替我高兴,然后话锋一转,让我发大红包,一起分享快乐。

我爽快地发了223元,是当时网络上流行的微笑的数字表现。阿来也很快收了,并且声称等自己赚大钱了也给我包大红包。

过了半个多月,阿来兴奋地告诉我,她帮公司完成了一个十万的单子,获得了3000多的奖金。我也下意识地学着她当初的台词讨红包。

谁知她发过来的红包却是2.33元。

金钱带来的强大落差惹人不悦,我忍不住嘟囔几句,她却反过来“教育”我,做人不要贪心,毕竟这是她自己辛苦赚的钱等等,言辞看似光明磊落,却很难让人忘记此前的她是如何伸手要钱的。

后来,这段关系也在我的不主动下逐渐退出友谊舞台,现在每每想起,都忍不住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真信了那句话,谈钱容易伤感情。

许多关系一旦与钱扯上关系,便容易产生千丝万缕的纠结情绪,容易惊扰梦境,扰乱心情。

二、催债,是介于艺术与战术之间的事情

借钱这个动作是件小事,不过是一个微信转账,一次伸手谈钱,一次银行卡到账。可催债却迥然相异,不是微信轰炸,就是电话不接,或者见不到人。

朋友借钱不还要不要催他?为什么大家都劝你不要借钱给朋友?

因此,在被借钱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有如万马奔腾。借吧,好像自己的钱也不够用,再者,借出去的钱可能“覆水难收”,危险系数极高;不借吧,好像又显得自己特别小气,人家都拉下脸借钱了,一点钱都不肯借,真是不讲情义。

一旦纠结,一不小心就走上催债的道路,那么,有哪些催债的方法可以学习一下呢?

(1)旁敲侧击提醒朋友还钱

这是很多人在催债的时候首选的办法,直接催债好像有点不够顾及对方脸面,容易让对方尴尬,不利于回收债款。

于是,很多人开始学着旁敲侧击提醒朋友还钱,比如发条“今日还钱打九折”的朋友圈,把微信头像改成催债的表情包,频繁找欠钱的朋友聊天等……

与之相比,阿琪的催债方法更让人眼前一亮。

朋友借钱不还要不要催他?为什么大家都劝你不要借钱给朋友?

她会在欠钱的朋友面前故作不经意地吐槽,吐槽某位朋友欠钱不还,非要多次催才能还钱,用充满无奈与鄙视的语气去暗示欠钱的朋友,你可不能变成这样的人。

于是,有点理解能力的朋友就会一拍脑门,想起来自己好像还欠着钱,于是立马把欠款奉上,如此一来,不必当面催债,一样能搞定钱款的事情。

(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过,有自知之明的朋友,也会有故意装傻的朋友,无论你怎么旁敲侧击都会附和,但就是“想不起来”自己也欠着钱这件事。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朋友。

他是我的发小,之前关系特别好,但是自从他去外省工作,我们的关系就逐渐淡了。但是,他曾找我借一笔不小的钱,想着关系好就没有着急要,谁知过了小半年都没有点动静。

朋友圈发了,微信头像换了,表情包也有意无意出现了好几次,可对方就是谈笑风生,丝毫不提欠钱的事。

朋友借钱不还要不要催他?为什么大家都劝你不要借钱给朋友?

去网上搜罗一下催债的方法,于是转变策略,开始找他借钱。那会,他欠我几千块,我想着那我就几百几百地再借回来吧。

这样想着心里众多感慨,什么时候,借钱的人要这么费尽心思才能将借出去的钱收回来呢。

可发小显然不吃这套,一个劲地说自己没钱,然后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把我华丽丽地拉入了黑名单。

你无法阻止别人变成你所讨厌的人,但你可以做到一开始就不与这样的人接触。

比如,停下你借钱的那双手,别让它输入密码,别让它掏钱包。

(3)特殊情况下限定时间还钱

人有三急,事有危急。有时候,好朋友之所以没有及时还钱,不是昧着良心,而是他们身处的环境充满艰辛。

我大舅在几年前就借了几万块给一多年老友。

朋友借钱不还要不要催他?为什么大家都劝你不要借钱给朋友?

这几年来,没看到大舅催债,即便是最缺钱的时候也是选择找周围的亲戚救救急。

直到那位老友主动上门,我们才知其中门道。

原来,老友的父亲中风了,这几年一直在医院休养,前前后后花了很多钱,有时候想着还点钱给大舅,却被住院费和医药费困住了脚步,这一来二去,还钱的日子就变得遥遥无期。

大舅得知后,思虑再三选择限定一个还钱日期,让老友度过难关后再考虑还钱的事情。

这是我亲眼见过为数不多借了钱依旧关系浓厚的朋友,他们之间没有那些借钱还钱的套路,多的是坦诚相待,与理解互助。

(4)通过利益转换收回债款

除了前面几种催债方法,有人还发明了利益转换的方法,就是将债主进行转换,比如A欠钱,你就找B借钱,然后让B成为A的债主。这样,你既可以回收自己的债款,又免去了催债的步骤,何乐而不为。

小胖就是那个被利益转换的债主。

朋友借钱不还要不要催他?为什么大家都劝你不要借钱给朋友?

周末的时候,小胖哭丧着脸告诉我,他前段时间借钱给一同事,同事答应了这周末还钱,却在这周末告诉他,暂时没钱,然后说阿庆还欠着自己的钱,让小胖找阿庆要。

说到阿庆,真是借钱黑名单中的常客,经常性借钱不还,借钱的时候喜欢装孙子,借钱后秒变老子,许多人都只能当钱打水漂。

所以,在用这个利益转换的方法回款时,我们要避免做小胖的同事,借钱时不说清楚,而是事后突然告知,这样虽然是转换了债款,也容易为自己的名声蒙上一层灰。

在正当理由下进行交换的大都具有合理性,而在不正当情况下被迫交换的大都具有胁迫性,容易给他人带来麻烦,从而殃及自身。

三、金用火试,人用钱试,借钱前请三思

一切的祸端都有个万恶的源头,为了避免祸水殃国,在事发之初就应该堵住泄露的出口,以绝后患。

(1)小数额做最坏打算,大数额签订借款合同

借钱,相对而言贷款方比借款方更处于不利境地,借钱需要勇气,不借更需要勇气。毕竟,在借钱之初,我们都得学会做好钱拿不回来的结果预测,才能避免日后因借钱而痛苦万分。

所以,当你的好朋友或者普通朋友向你借钱的时候,小数额的钱先做好最坏的打算,即要不回来,思考这笔钱如果要不回来你是否还会去借,借了是否会影响两个人的关系,如果结果都是你可以接受的,那就借吧。

朋友借钱不还要不要催他?为什么大家都劝你不要借钱给朋友?

也有非借不可的情况,那就需要严肃对待了。

在借出大数额的钱款时要学会签订借款合同,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有个新闻,说的是李先生在前两年的时候与同事王先生签订了借款合同,距离还款日期不到半年的时候王先生就告诉他没法如期还款,李先生也处在事业低谷期,急需用钱,就没有同意,谁知王先生竟然跑路了。

李先生没办法,只能动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最后,被法院传票找到的王先生只得向李先生赔礼道歉,并且按照借款合同还款,介于王先生手头紧,李先生同意其分期还款,但是每个月要还清既定份额的欠款,一直到还清所有债务为止。如果每个月不按时还清欠款,则按照合同规定赔偿损失。

法律的强大一方面在于可以在绝大多数的时候保护绝大多数人的权益。

(2)当下的“小气”可避免日后的“被小气”

在我读大学那会,借过几百块给一女同学。

那时我的伙食费不过一千块,那个女同学磨了好几天才借的,借钱的时候她殷勤地对我笑,说了一大堆好听的话,并且强调在月尾父母转伙食费的时候可以还钱。

然而,月尾到了,女同学没有钱,就这么拖着,又过了一个月,我拦下了去逛街的女同学,当着她朋友的面催债,她面子上挂不住,但是依旧面不改色地说:

“不就几百块钱么?这么小气,又不是不还了,至于么催来催去。”

最后,钱是还了,她也帮我做了次免费的“宣传”,意外“好心”告诉别人我是多么地“小气”。也因此,我认识了更多被她欠钱不还的朋友,大家一鼓作气,成功讨到了那些拖欠多日的钱款。

大方借钱到头来却被扣上“小气”帽子的人不止一个,在无奈感慨之余,我们不妨学着小气点,不向朋友借钱。

朋友借钱不还要不要催他?为什么大家都劝你不要借钱给朋友?

普通朋友也好,好朋友也罢,你可以请他们吃一顿饭,送他们一件礼物,但是就不要借钱,避免日后“被小气”,坏了心情,毁了关系。

(3)借钱=考验 or 毁掉一段关系

你想考验一段关系,那去借钱吧;你想毁掉一段关系,那也去借钱吧。简单的两句话,道出了多少人的心酸。

网友“白小白要努力”说道 — — 建议支付宝出一个新功能:在转账给他人时,可以选择"转账类型",分别是"给予""借钱""还款"。选择"给予",就是日常的转账;选择"还款"就是上次找他借了钱,这次还给他;选择"借钱",那么就触发一个功能:支付宝定期提醒这个人"你还有XX元未还给XX哦",直到他"还款"。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很实用,与其自己喋喋不休地催债,不如运用官方渠道,毕竟,你发的消息朋友会忽略,手机发的消息却能直达人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优惠的友情,得到仁惠的友情(郭沫若)。当你把友情当做索取的对象,一旦透支到一定程度,必然走上毁灭的道路。

人是独立的个体,却不独立地存在于这个世上。分秒必争,步步为营,认真生存的人才能走到最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