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认为,在航母被中国导弹逼迫得只能远离中国海岸的时候,用核潜艇发射巡航导弹进行攻击,将成为最为得力“战争首日武器”。而有军事专家指出,有一个原因,让美军不会轻易使用核潜艇进行攻击。正是这个原因,美国一旦这么做了,恐酿全球性、毁灭性灾难!

美潜艇对南海并不陌生

早在冷战时期,美国核潜艇就曾频繁在南海活动,当时主要有两个背景:一方面,越南战争期间,伴随航母编队活动的美国核潜艇在南海中南部长期活动;另一方面,当时美国潜射弹道导弹射程有限,以东亚大陆为打击对象的美国战略核潜艇必须在附近海域活动。因此,当时的南海成为美国海基核力量的值班阵地之一。

潜艇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当地海域的熟悉程度——海底地形、底质、水温、盐度、不同的声传导情况等。有冷战时期积累的活动经验,美国潜艇对于南海这片海域最起码是不陌生的,对于具体地域可能还会格外熟悉。

在南海的活动频率已经超越以往

冷战后,美国潜艇在南海的活动一度回归平静。但近年来,随着南海局势的升温,美国潜艇在这一海域的活动频率剧增。仅仅是从公开报道来看。从2015年7月份到2016年初的半年时间里,美国核潜艇进入南海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如在2015年7月,“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SSN-713“休斯敦”号和SSN-699“杰克逊维尔”号到达新加坡;8月,“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SSN-721“芝加哥”号到达苏比克湾;11月和12月,“洛杉矶”级核潜艇“基韦斯特”号和“图森”号分别驶入苏比克湾。今年1月5日,美国最新型攻击核潜艇“弗吉尼亚”级2号艇“得克萨斯”号进入苏比克湾。

以上这些仅仅是有媒体报道的统计,还不包括那些执行秘密巡逻任务且并不停靠南海周边基地的核潜艇。可以判断,有相当一批美军核潜艇是从关岛出发,经过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秘密进入南海,在完成任务后原路返回关岛基地。即便仅看公开数量,已经能够看到美军核潜艇在南海的活动频率已经超越以往。

在和平时期,美国潜艇在南海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执行战略侦察任务,这也是攻击核潜艇的日常职责。这些核潜艇可以长期在南海潜伏、监听、收集数据,并悄悄跟踪中国的大型水面舰艇和攻击型潜艇,伺机窃取所需情报。同时,一旦发现中国战略核潜艇出港活动,美方核潜艇也会进行跟踪,以试图摸清中方的巡逻区和发射区,为战时积累数据。

核潜艇将成美国干预东亚事务的最可靠力量之一

美军核潜艇之所以要如此频繁地进入南海,除了南海问题之外,还与整个“亚太再平衡”战略有关。美国认为,中国不断发展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可能将美军航母战斗群隔离于1000海里之外。此时,美方将难以干预东亚事务,且很难向日本等盟友提供支持。但在这种情况下,核潜艇成为美方的重要选择。在战时,美国核潜艇可以成为渗入第一岛链的火力平台,对陆地目标发射巡航导弹,并封锁沿岸海运交通。

在冲突时,美国“踢开”一个几乎旗鼓相当的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之门”的最佳方式是什么?鉴于中国这样的战略竞争对手日益增强的A2/AD能力,美国的国防规划者近年来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

美国有媒体认为,美国拥有两种能够躲过A2/AD防御的纵深打击能力,即空军的隐形轰炸机和“战斧”式巡航导弹(海军巡洋舰、驱逐舰和核潜艇上装备)。此外,就这些海军平台而言,“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在使用“战斧”式巡航导弹的能力方面无疑是最强大的,这要归功于其极低的可探测性,而且其生存力也是最强的。因此,有理由说,“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其隐蔽性和火力,是美国武器库中理想的反A2/AD海军平台。

针对美媒在文章中提到的核潜艇可以突破中国防线的话题,军事专家杜文龙表示,之前美军水下部署是封控、封锁,即以防御型方式在水下筑“围墙”,但现在这种部署方式正在转型为攻击型。比如部署核潜艇穿梭于岛链间,这种攻击型部署比单纯的静态防御更为强大。

巨大危险:一不小心可能引发核大战

对于美媒的如意算盘,还有军事专家表示,事实上,潜射巡航导弹并非什么无坚不摧的兵器,在防空体系完备的情况下,巡航导弹并没有肆无忌惮定点打击重点目标的“豁免权”,将造价昂贵的战略核潜艇改装为装载常规弹头巡航导弹的作战平台,有如牛刀杀鸡。

更为危险的是,敌人如何判断巡航导弹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区别?如何判断其发射导弹是否装载了核弹头?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核大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