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經典有時候其實與環境有着很大的關係,對於影視作品而言,不同的年代有着屬於該年代獨有的環境特點,這些環境決定着它們的受衆度。

例如六十年代的《羅生門》、七十年代的《2001 太空漫遊》、八十年代的《巴頓將軍》、九十年代的《現代啓示錄》以及現代的《復仇者聯盟》、《阿凡達》等,都是在特定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下所產生的經典之作,濃縮着那個年代的時代縮影,寄託着作者對社會對歷史人文的特殊情感,凝結着那個時代人們的特殊情結。

“一天早晨,從夢中醒來,侵略者闖進我家鄉,啊 朋友 再見,啊 朋友 再見,啊 朋友 再見吧 再見吧!游擊隊呀,快帶我走吧,我實在不能再忍受!……啊 朋友 再見吧 再見吧 再見吧!如果我在,戰鬥中犧牲,你把我埋在山崗上。啊 朋友 再見,啊 朋友 再見 ,啊 朋友 再見吧 再見吧 再見吧!你把我埋葬,在山崗上面,再插上一朵美麗的花……”這首歌相信即使不會唱也都會跟着哼吧,但是當問到它出自於哪部影視作品相信沒有幾個八零九零後能夠答得上來。

《啊!朋友再見》 作爲一首我國人民十分熟悉的歌曲,由於它出現在南斯拉夫電影《橋》中,有人誤認爲它是南斯拉夫民歌,實際上它是一首意大利民歌,1969年上映的南斯拉夫電影《橋》描寫了第二世界大戰中,南斯拉夫游擊隊在反法西斯鬥爭中戰鬥生活的內容,是我國觀衆十分喜愛的影片,電影《橋》的插曲《啊!朋友》也在我國廣泛傳唱。 這首歌爲2/4拍,弱起音型的節奏生動富有動力感,準確地反映出游擊隊機智勇敢,堅定樂觀的形象,旋律舒展流利,質樸感人,由於使用了小調性的音階,音調略帶有些傷感的情調。

通常,我們看外國大片只圖個感官刺激,父母輩對於這些大片卻有着很深的情結。一來是彼時的精神生活十分匱乏,來者皆是甘露;二來是戰爭主旋律符合那一輩人的集體主義情感。《橋》這部電影則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描述二戰題材的電影,則對於我們的父輩們來說,在那個戰爭年代下特有的情懷讓他們對這部劇或多或少都有着一定的情懷。

豆瓣8.8分,算的上一部高分戰爭題材電影,對於當時的我國來說,這種外國經典大片更是震撼人心,因爲鮮有如此作品能夠與他們的內心世界達成一種共鳴。電影裏每個人物都性格飽滿,各有特色,不像同期的當時國內的戰爭片,完全的臉譜化。二戰早已結束,昔日的前南斯拉夫也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經典的南斯拉夫游擊隊之歌“啊!再見朋友!”卻響遍了整整一代中國人的靈魂深處,表現出游擊隊員們的英勇戰鬥精神和革命樂觀情緒,並鼓舞了許多立志的年輕人,繼續爲當時祖國的解放和建設衝鋒奉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