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牙膏第一股”的失落與覺醒:兩面針放棄多元化,11億剝離兩大業務包袱

華夏時報 記者 孫源 於玉金 北京報道

兩面針(600249.SH)近日的股價走出了一波跌宕的曲線。股價一改萎靡頹勢,在11月13日異軍突起,漲停後於次日繼續上漲,隨後略微回落。日成交量自今年下半年以來的2-5萬躍升至14日的40多萬,11月19日成交量仍達13萬。

11月19日,兩面針連發9份關於此前籌劃重大資產出售事項的進一步公告,包括相關金融及法律機構的審覈意見,圍繞此事項,兩面針一週之內的公告數已達40則。

此前在11月13日兩面針發佈公告稱,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向公司第一大股東廣西柳州市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轉讓持有的房開公司、紙品公司的相關股權及債權。兩面鍼口腔護理類業務市場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牙膏等口腔護理類產品一直是我們發展的重點。”至於業務板塊調整相關問題,他表示不是很清楚。

甩包袱止損

兩面針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標的爲公司持有的紙品公司84.62%股權、房開公司80%股權,評估值合計-4094.83萬元,經交易雙方協商按照0元作價。以及紙品公司37174.07萬元債權、對紙業公司78179.61萬元債權及對房開公司2087.64萬元債權,債權按照賬面值約11.74億元作價,此次交易總價約11.74億元。

根據公告披露的標的公司財務情況,房開公司和紙品公司兩公司合計於2018年淨虧損4723.67萬元,2019年上半年未經審計淨虧損3024.36萬元。

壯士斷腕,房地產及生活用紙業務板塊已不能給兩面針輸送血液,根據其相關公告顯示,剝離兩個板塊前後的業績報表對比之下,顯然及時止損、卸掉包袱顯然是更理性的選擇。

就公司業務調整後新的發展計劃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致電兩面針證券部,相關人員要求將提問發至郵箱,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零售行業專家、上海尚益諮詢公司總經理胡春纔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兩面針的此次調整還是明智的,因爲廣西柳州的房地產市場後續的發展前景很有限,而在紙品業務板塊,兩面針很難獲得明顯的競爭優勢。”

此次交易前,兩面針的業務分爲日化、醫藥、紙業、房地產四個板塊,“此次出售資產,有利於進一步優化公司資產結構,減少公司虧損,降低公司負擔,聚焦主業,改善公司資產質量,增強公司的持續發展能力。”兩面針在公告中表示。

此非兩面針首次因包袱太重而出售資產,2017年9月,兩面針將“精細化工”業務從上市公司中徹底剝離,兩面針所持有的鹽城捷康三氯蔗糖製造有限公司35%股權以掛牌底價6557.01萬元轉讓。

此次交易完成後,兩面針的業務將只剩日化、醫藥兩大板塊。在胡春纔看來,“作爲最早進入中藥牙膏市場的企業,兩面針仍具備一定的資源優勢,如果研發力量還可以,未來在牙膏、中藥類產品方面還是可以闖出一片市場。”

高光、失落與覺醒

曾經的牙膏第一股,已經躺在赤字之上13年,再不“搶救”,兩面針幾欲泯然衆矣,不過,中國日化行業的發展史上,抹不去兩面針曾有過的高光時刻。

“一口好牙,兩面針。”這句經典的廣告語成了一代人共同的記憶。兩面針公司在1978年率先研製成功國內第一支中藥牙膏並連續多年在國內同類產品中產銷量第一。兩面針在2004年成爲業內首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公司,被評爲“中國最受公衆喜愛的十大民族品牌”。

在登陸資本市場後,兩面針不斷擴張公司的業務範圍,除了主營的日化板塊業務,逐步佈局醫藥、紙品和房地產開發等陌生領域。

這一多元化的發展戰略的副作用自2006年起開始顯現,兩面針轉盈爲虧,一直到2018年,連續13年扣非後淨利潤均爲負。其中,兩面針2018年的扣非淨利潤虧損7473萬元。2019年前三季度,兩面針營收8.82億元,淨利潤爲779.86萬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虧損4343.37萬元。

如今,兩面針在消費者的眼中已淪爲“低端牙膏”代名詞。兩面針在經濟型酒店牙膏產品市場佔有率估計超過50%。酒店用牙膏產品“薄利多銷”,一支平均售價僅8分。兩面針家用牙膏每支平均售價僅5.6元,銷量也較爲可憐,僅佔總銷量的2%。

在中低端酒店的市場鋪開了場子,卻也爲其品牌形象帶來了不易扭轉的低端定位。所以,即便兩面針在2013年5月推出了最高售價59.9元/支的“兩面針中藥消腫止痛牙膏”,主攻中高端牙膏市場,後來還邀請知名演員張嘉譯成爲品牌代言人,但消費者也不再爲其買單。

發展乏力,兩面針開始反思現有業務盤子的合理性。

實際上,兩面針近兩年也在產品創新方面不斷髮力,牙膏銷量較之前稍有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兩面針家用牙膏的銷售量爲3350.84萬支,同比增長1.08%,酒店牙膏的銷售量爲11.74億支,同比增長5.95%。而2016年、2017年,兩面針家用牙膏的銷售量曾分別減少14.24%、7.06%。扣非淨利潤雖然仍爲負值,但虧幅同比收窄,且歸母淨利潤爲正。公司股價也曾在2018年年報發佈後迎來一波漲勢。

當前,牙膏市場的競爭壓力或是兩面針的發展中最大的阻力,除了高露潔、佳潔士等外資品牌,國內冷酸靈、黑人牙膏、舒克等新老品牌更是佔領了一定市場,中藥牙膏還包括雲南白藥片仔癀等。其中,同樣貼着“民族品牌”標籤的雲南白藥2019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5月,雲南白藥牙膏市場份額爲20.1%,居國內牙膏市佔率第一。

有分析人士指出,兩面針的業績在短時期內不太可能有突破性的提升,此前的多元化業務分散了主業的精力,同時產品定位不明確,品牌打造還不夠深入人心。除了注重研發創新外,還需在當前消費升級、媒體變革的趨勢下拓展新渠道,進行差異化競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