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朝末年,在浙江有這樣一位女子,因爲丈夫、兒子先後不幸去世而被人指責,不得已出家做了尼姑。就說在封建社會中,如果一個女子的丈夫、兒子不幸去世,那麼這個女子往往會被人認爲是“剋夫”、“克子”,倍受指責和謾罵。

在封建社會中,由於封建迷信思想的作祟,對於每個人的思想控制都十分嚴厲,而且常常會有一些十分荒誕不經的說法。

就說在封建社會中,如果一個女子的丈夫、兒子不幸去世,那麼這個女子往往會被人認爲是“剋夫”、“克子”,倍受指責和謾罵。

清朝末年,在浙江有這樣一位女子,因爲丈夫、兒子先後不幸去世而被人指責,不得已出家做了尼姑。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位尼姑後來又還俗嫁給了一個大她22歲的丈夫,還生下了一個兒子,最後成爲一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徹底撇清了所謂“剋夫”的嫌疑。
那麼,這位尼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她生下的兒子又是誰呢?她又是如何度過坎坷的人生的呢?
家道中落,嫁到鄰村
王採玉,出生於1863年,是浙江奉化市嵊縣葛竹村人。王彩玉的父親王有則飽讀詩書而又精明能幹,靠着販賣土產發家致富。
因此,王彩玉雖然是個女子,在父親的支持下,也得到了讀書識字的待遇。自幼聰明伶俐的王彩玉很得父親的喜愛。
然而,天有不測之風雲,王彩玉19歲那一年,父親不幸因病去世,而王彩玉的兄長又嗜賭成性,敗光了父親積攢的家產。

王家家道中落後,全憑王彩玉做些針線活幫補家計。此時,母親偷偷給王採玉安排了一門婚事,對方是隔壁村的竺某,家裏條件還不錯,希望女兒嫁給竺某後能扶持王家。眼看家境窘迫,王採玉答應了母親的安排。
子夭夫死,出家爲尼
王彩玉嫁到竺家後,因爲聰明伶俐又勤勞肯幹,剛嫁過去的時候一家人過得倒也不錯。但好景不長,竺某逐漸暴露出了本性,他性情暴躁,經常因爲一點小事就和王採玉吵架,並且動手打她,在婦女沒有地位的封建社會,王採玉也怕家裏人擔心,只能選擇默默承受一切。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王採玉爲竺某生了一個兒子,夫妻十分高興。但孩子生下數月以後,突患急症,未能及時醫治不幸夭折了。
此時,不幸的事又接踵而來,這年秋天,浙江鄉村內流行霍亂,許多人不幸感染,竺某也是其中之一。最終,竺某因爲感染霍亂而病逝。
王彩玉先後經歷兒子的夭折和丈夫的病逝,命運可謂是相當坎坷。更令人唏噓的是,竺家的鄉鄰都在背後指責王彩玉,認爲她“剋夫”、“克子”,王彩玉感到無限辛酸,決定離開竺家,回到孃家與母弟共度歲月。

然而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王彩玉回到孃家後仍然有人指責她“剋夫”、“克子”,不堪忍受的王彩玉只好選擇遁入空門,做了一名尼姑。
堂兄撮合,再嫁寡夫
王彩玉來到了家鄉附近的金竹庵,得到了尼姑庵首事的同情,最終同意了她出家的請求。王彩玉的母親知道後趕來阻止,但王採玉態度堅定,見無法阻止女兒,母親只能要求她帶髮修行,以後也有機會還俗,王採玉答應了。
就當王彩玉心灰意冷,想借尼姑庵了此餘生的時候,命運終於向她露出了微笑。這一天,王採玉的堂兄王賢東來到金竹庵找她,十分真摯地告訴她,他的老闆蔣肇聰也跟王採玉一樣,經歷了喪妻喪子之痛,想要與王採玉互相扶持,共度餘生。幾經考慮後,王採玉最終同意了堂兄的撮合。
王彩玉與蔣肇聰兩個人剛結婚的時候,周圍的人依舊議論紛紛,認爲王彩玉剋夫克子,而且蔣肇聰大了王採玉22歲,實在是無法接受。
然而,兩人雖然是老夫少妻組合,但因爲相似的遭遇,惺惺相惜,感情十分融洽,並於次年生下了一個兒子,不僅健康成長,而且還成了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夫妻二人給兒子取名爲“瑞元”,也就是後來溪口街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瑞元無賴”———蔣介石。令王彩玉老懷安慰的是,兒子的健康成長和建功立業,徹底爲王彩玉洗刷了所謂“剋夫”、“克子”的污名。
小結
封建社會下的種種迷信,往往會把一些偶然的不幸毫無理由地歸結爲命運,同時還要指責那些承受了不幸命運的人,實在是一種無知愚昧而且毫無同情心的做法。所幸命運坎坷的王彩玉,最終還是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參考資料:《蔣介石家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