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父愛如山”,但在孩子的留學路上,總是能看到媽媽們在傾盡全力,爲孩子擔心受怕的也都是媽媽們,爸爸這個角色似乎總是被忽略的。

“爸,我跟你不熟”,一句話說透中國父子關係的真實現狀

好像在中國“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下,照顧家庭、陪伴孩子是媽媽承擔的角色,爸爸的任務就是掙錢養家。

而在美國,父親更像是一個年長的玩伴,父親的角色扮演得更豐富、生動,與中國式父親全然不同。

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中美父親在親子關係中爲何差距這麼大?

當代青少年父子關係圖鑑在中國家庭中,父親的角色具體是怎樣的?

人民日報曾推出過這樣一段主題叫“男人如何用一個詞描述父親?”的視頻,視頻裏不同年齡段的男性用“耐心、智慧、引導、安慰、愛、偉大”等美好的詞語形容自己的父親。

“爸,我跟你不熟”,一句話說透中國父子關係的真實現狀

但評論卻成了大型翻車現場,網友紛紛吐槽自己的父親:脾氣大、自以爲是、霸道跋扈,令人絕望、沉默……

“爸,我跟你不熟”,一句話說透中國父子關係的真實現狀

“爸,我跟你不熟”,一句話說透中國父子關係的真實現狀

在年輕人眼中,父親這個角色是有多麼令人失望。

“父愛如刀”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流行唱黑白臉,而通常唱黑臉的就是父親,常常扮演一個嚴肅的批評教育者的角色,久而久之,就衍變成一種“打擊式教育”。

“爸,我跟你不熟”,一句話說透中國父子關係的真實現狀

很多中國式爸爸都有點大男子主義,會用“父權”逼迫孩子服從自己的指令“我說怎麼做,就怎麼做”“你必須聽我的”。

而青春期的孩子都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時可能會和爸爸的想法差距太遠,甚至給爸爸一種“不務正業”的感覺,這個時候矛盾就誕生了。

“爸,我跟你不熟”,一句話說透中國父子關係的真實現狀

主持人馬丁曾說過:“中國式的父親,我覺得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打罵,最大的問題在三個字:不認同”。

有很多傳統的中國爸爸用自己固執的想法約束孩子,在遇上他們不認可的“興趣愛好”時,常常對孩子施行打擊式的強行更改行爲。

這樣的爸爸,父親與子女之間的隔閡很大,父親居高臨下,孩子弱小無助。成長中要麼充滿抗爭,要麼滿是膽怯,導致的結果則更多的是逆反。

沉默的父子

平日互不搭理、基本沒有交流、一旦溝通就上綱上線,這是典型的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寫照。

在大多數人印象裏,他們的父親嚴厲,很少笑,話不多,不容易親近,他們擅長隱瞞情緒,選擇忍耐,從不誇獎孩子,也不出口說愛,和孩子永遠有一條鴻溝。

“爸,我跟你不熟”,一句話說透中國父子關係的真實現狀

在《一路成年》的親子綜藝裏,信是五個爸爸中最年輕的一個,也是跟孩子關係最疏遠陌生的一個。在被問到和爸爸的關係時,女兒小丸子說“我們不熟,所以沒有矛盾”不禁讓人心酸。

“爸,我跟你不熟”,一句話說透中國父子關係的真實現狀

很多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都經歷了與父親的沉默、對抗、和解,也許最後的對抗有幸能夠促成溝通而達成和解,但在這其中,孩子所經歷的痛苦、掙扎和抗爭是無法磨滅的。

而且長期缺乏與父親溝通的孩子,長大會容易出現缺乏自信心、沉默寡言、衝動易怒、自律性極差、缺乏規則意識等行爲表現。

“爸,我跟你不熟”,一句話說透中國父子關係的真實現狀

兒童心理學家杜布森在《養育女兒》一書中說:“孩子的自我價值和自信,都和他與父親的關係直接相關”,而在我們的家庭中,父親的教育地位卻被忽略了。

“你現在想起來管我了?”

中國式教育有一個誤區就是:以爲努力賺錢,給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就是合格的父親。

有項調查表明,74%的父親認爲自己爲了家庭忙於工作,承擔着養家的任務,教育孩子的事,由母親一人來承擔也沒什麼問題。

“爸,我跟你不熟”,一句話說透中國父子關係的真實現狀

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的參與往往比較少,而當他們意識到問題想起來要陪伴孩子的時候,卻已經錯過了孩子最好的成長期。

一檔叫《女兒們的男朋友》的真人秀綜藝裏,父女張潮和張曄子的關係就是這樣。

因爲父母離異,張曄子被父親忽視多年,被迫獨立、勇敢,自己摸索着學會處理生活和情感。

“爸,我跟你不熟”,一句話說透中國父子關係的真實現狀

但長大後的她,因爲父愛的缺失,內心仍有創傷,“你會發現心裏就是會空一塊,缺失的那部分無法彌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