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父親有什麼話不能和兒子好好說,可兒子一旦有什麼事,父親又會爲其盡心盡力。

當兒子長大以後,和父親的關係總是十分疏遠。可是當父親去世時,兒子卻是哭得最傷心那個。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父子關係”。

中國式父子關係,比無話可說更遠的距離——爸,我與你不熟

很多時候父子之間彷彿都隔了一層很厚的冰,彷彿近在眼前,實際卻難以靠近。

中國的父親,往往都是十分嚴厲的,他們是家中的頂樑柱,是孩子們的榜樣。

在微博上刷到一條人民日報推出的視頻,標題爲“男人如何用一個詞描述父親?”。

中國式父子關係,比無話可說更遠的距離——爸,我與你不熟

視頻裏各個年齡段的男性用“耐心、智慧、愛、引導、安慰、偉大”等美好的詞語形容自己的父親。

可評論卻是大型翻車現場,網友們都在吐槽自己的父親:霸道、跋扈、表面上的關心、較真、以自我爲中心、愛炫耀……

看完這些評論,莫名感到一陣心酸,父親這個角色在年輕人眼中是有多麼令人失望。

“中國式父子”之間存在哪些問題?

1. 父親很少認同兒子

有不少父親都想樹立一個“嚴父”的形象,所以都會對孩子實施“打壓式教育”。他們並非是不愛自己的兒子,他們只是在希望兒子成才的同時還害怕兒子驕傲,所以總是用打壓的方式來教育兒子,並且總想以自己的經驗來指導兒子的人生。

中國式父子關係,比無話可說更遠的距離——爸,我與你不熟

卻不知自己對兒子的不認同,已經深深地傷害了兒子,讓兒子總想和自己對着幹,父子之間關係也越來越疏遠,彷彿只有失去的那一瞬間才能讓彼此更懂得珍惜。

2. 兒子總想向父親證明自己

經常被父親打壓的兒子,總是想用盡一切辦法來向父親證明自己與父親是不同的,可是最後的結果卻永遠都是——我們是如此相像。無論走多遠,都無法逃出父親的影子。

中國式父子關係,比無話可說更遠的距離——爸,我與你不熟

有那個兒子不知道父親對自己的愛呢?但大家卻都不願意放下超越父親的期待。儘管兒子會爲了擺脫父親的控制而選擇逃離父親選擇與父親相違背的道路,可是兒子最後還是會在成長的道路上發現,自己竟會越來越像父親。

3. 隱忍的愛與痛

中國的父子普遍都不善於表達,父親不肯去主動稱讚兒子說:“你真棒!”兒子也不肯主動對父親說:“你真好。”明明兩個人內心都懂得彼此的愛,卻總也不肯表達,非要擺出一副互相看不上的樣子。

中國式父子關係,比無話可說更遠的距離——爸,我與你不熟

總是如同仇人一般的父子,其實又是彼此深愛着對方的。與其這樣,爲何不選擇放下各自評判的標準,握手言和,給彼此一條出路呢?不要總是把傷害留給彼此最愛的人,因爲總有一天,你會爲此感到遺憾。

兩個人能夠平心靜氣地坐在一起喫一頓飯,喝上一杯酒,其實就是最好的和解。我們都應該珍惜這樣的機會。你覺得呢?

我是一位3歲寶寶的媽媽,我的存在就是爲寶媽解決在育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所以當遇到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時,您就可以來諮詢我,我們共同成長,如果您喜歡該篇文章的話,請點贊評論+轉發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