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梁從誡曾經在《倏忽人間四月天—回憶我的母親林徽因》一文中寫道:““十年浩劫中,清華紅衛兵也沒有放過她(建築師林徽因墓)幾個字被他們砸掉了,至今沒有恢復,作爲她的後代,我們想,也許就讓它作爲一座無名者的墓留在那裏更好。林徽因的墓碑被砸,“建築師林徽因墓”幾個字被毀得幾不可見,漢白玉也慘遭破壞。

民國才女林徽因,幾乎標誌了一個時代的顏色:出衆的文采、傾城的容貌,比之楊絳、張愛玲等人,她還擁有建築師這一重身份。 與詩人、作家等角色相比,林徽因更注重的是在建築學的成就。她從十六歲起就立志要成爲一個出色的建築師,梁思成也是在她的啓發之下,才走上了研究中國古代建築這條艱苦而偉大的道路。可以說,沒有林徽因,中國就會錯過樑思成這一卓越的建築師。
從1928年畢業回國後,林徽因就與丈夫梁思成矢志不渝地探索着、保護着中國古代建築,他們是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同時也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林徽因爲祖國建築事業做出的貢獻,讓她無愧於建築師這一稱號。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後,她的遺體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墓碑上刻着“建築師林徽因墓”。在她的墓碑下方,有一塊刻着秀麗花圈的漢白玉,這是國家爲了悼念她,採用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雕飾試刻的樣品特殊打造的,相信這一安排是對林徽因最大的認可。
然而,如此意義深刻又精雕細琢的墓碑,仍然沒有逃過文革這一劫難。林徽因的墓碑被砸,“建築師林徽因墓”幾個字被毀得幾不可見,漢白玉也慘遭破壞。 面對這一悽慘景象,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固然心痛,但他並沒有主張修復。在文革期間及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林徽因的墓地都處於無字碑狀態,直到2003年才得以修復。
據傳,林徽因墓碑修復之後,其子女去掃墓時都忍不住落淚了,這說明在他們心中一直是希望能夠給逝去的母親一份體面和尊重的。那麼,當初梁從誡爲何不主張修復呢?

梁從誡曾經在《倏忽人間四月天—回憶我的母親林徽因》一文中寫道:““十年浩劫中,清華紅衛兵也沒有放過她(建築師林徽因墓)幾個字被他們砸掉了,至今沒有恢復,作爲她的後代,我們想,也許就讓它作爲一座無名者的墓留在那裏更好?”這一段話帶出了他不修復的原因,一是不希望破壞母親的安寧,二是希望後人以此爲戒,讓這塊無字碑時刻警醒着世人不要忘記這一場十年浩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