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马东从央视离职,与此同时,即将大学毕业的颜如晶组织了星辩,一开始,颜如晶只是报着自娱自乐的心态在微博上发了一个帖子,没想到得到了好友胡渐彪和黄执中的大力支持,在他们的振臂一呼下,马薇薇、邱晨等一群辩友聚集在一起,当时他们谁都没想到,他们会因为辩论改变命运。
1998年,30岁的马东结识了时任湖南电视台台长曾凡安,一番闲聊之后,马东就成了《有话好说》节目的主持人,由于当时《有话好说》还在筹备,所以马东就先去《聚艺堂》了。
在此之前,马东的主持经验为零,可想而知,表现不会太好,就连父亲马季看了都笑话他说:“脑袋上像顶了个瓜。”
但马东就是马东,受家庭艺术细胞的影响,没多久就适应了,到了《有话好说》正式开播后,马东不仅采访轻驾熟路,就连找故事、设计方案都能一肩挑。
可惜的是,一年半后的一次节目中因为提到同性恋而被紧急叫停。
节目被毙了,作为编外人员的马东自然也就没有留下来的理由,卷起铺盖便回了北京。作为大师的儿子,就有这点好处,就算父亲不铺路,但周围人都是圈里的大腕,机会自然就多一些。
这不,回到北京不久,马东就认识了《挑战主持人》总策划,巧的是,当时节目主持人李佳明刚被调离到央视二套,主持人的位置便空了下来。
虽然当时马东主持的经验并不多,但总策划和制片人都看好他,一再游说之下,马东成为了《挑战主持人》的主持人,一做就是七年。
在央视站稳了脚跟的马东,后来又做了《文化访谈录》,还成为了春晚语言类节目导演,这时候的马东已经从主持人进入了管理层,一条通往仕途的康庄大道就此铺展开来,但就在这个时候,他作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离开央视,另谋出路。
对于辞职这件事,大部分人都是找了下家再走,这在央视主持人离职中尤其明显,但开创央视离职先河的马东却是“裸辞”。
当年从央视辞职后的马东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去处,基本上就是呆在家,或者打打高尔夫,就这样一直过了几个月,马东在长江商学院,遇上了爱奇艺的CEO龚宇。
2012年,刚成为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的马东,压力其实不小,他想做节目,但具体做什么节目还没有具体的想法,一天,马东与高晓松聊天,聊着聊着聊到了聪明人斗嘴的话题,进而萌发了做一档以辩论为主题的综艺节目的想法。
就这样,《奇葩说》诞生了,常驻嘉宾是高晓松和蔡康永,制作团队则是曾成功制作央视《喜乐街》的牟𬱖。
作为一档以辩论为主的节目,谁来说是最基本的,这就需要嘉宾需要一定的专业辩论知识,就在牟𬱖发愁的时候,星辩大赛出现在她的眼前。
马薇薇,专业辩手,200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队中山大学代表队三辩,因为优异的表现被评为“女辩手中的奇迹”。
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获胜,极大地增加了马薇薇的信心,还让她认识了一圈辩论大神,其中就包括邱晨,胡渐彪,黄执中等。
在学校的生活总是很美好的,因为可以无忧无虑的辩论,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毕业之后,这群人散落天涯,都拥有了各自的生活。
但出于对辩论的热爱,包括马薇薇在内的这群辩手其实并没有离辩论圈很远,他们不仅私下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还经常以嘉宾的身份出现在一些辩论赛场,但这毕竟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直到颜如晶组织的星辩,才再次将这些人聚集在了一起。
由于实力相差太悬殊了,那一届星辩中,由马薇薇为代表的“老僵尸队”连续拿下两届冠军,成功吸引了《奇葩说》的制片人牟𬱖的注意,她决定把这些星辩“老僵尸们”打包送上《奇葩说》。
当时《奇葩说》还是一档孕育中的节目,所以对于牟𬱖的邀请,马薇薇还有其他“老僵尸”们其实并没有太当回事,即使牟𬱖搬出了马东、高晓松和蔡康永都没能让他们重视起来,直到录制了第一期,这些冠军辩手们才才发现,《奇葩说》原来还真的是一个挺牛逼的节目。
辩论,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习门槛极高,所以能在辩论界称霸的几乎都是很聪明的人,聪明人免不了有些有傲气,但是,当马薇薇真的参加了节目才发现,像马东、高晓松、蔡康永这些出生名门的媒体人,远比她们想象的更加聪明。
原来,说话还能变成产品。头脑中冒出这个想法的马薇薇,在之后的节目中可谓拼出了全力,从而获得了《奇葩说》第一季的冠军。
精彩的辩论,新颖的播出形式,让《奇葩说》一播出就大放异彩,口碑极佳,豆瓣评分高达9.1,网络播放量更是达到了2.6亿,成了当年最火的网络综艺,当然,更重要的是,《奇葩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奇葩说》第一季的成功不仅让马东彻底摆脱了马季之子的标签,还让他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2015年,马东从爱奇艺离职创业,成立米未传媒,而在《奇葩说》第一季大放异彩的马薇薇、肖骁、大王、颜如晶等在内的选手同一时间签约米未。
至此,米未传媒的“明星矩阵”正式建立。
作为一个公司,当然不能只有《奇葩说》一档节目,正常的做法就是在《奇葩说》这个爆款的影响下,开发出更多的相同题材的同类型节目。
这个时候,马薇薇已经参加了三季《奇葩说》,积累了足够的粉丝,身价倍增的马薇薇急需跳出艺人的身份,在马东的建议下,她决定依托米未文化自立门户。
于是,喜欢攒局的马薇薇联合邱晨、黄执中、周玄毅、胡渐彪等人创办了米果文化。米果文化的是米未文化的子公司,背后的boss还是马东。
这一年是2016年,距离马薇薇第一次参加星辩只过去了3年。
米果文化开发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是一款付费音频产品,每一集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用很具体的场景来讲一些说话技巧,《好好说话》在喜马拉雅推出后依然火爆,成为了米未传媒第二个赚钱的节目。
之后,米未传媒又陆续开发了不少节目,比如《奇葩来了》、《拜拜啦肉肉》、《饭局的诱惑》、《黑白星球》、《乐队的夏天》等,都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但在影响力和火爆程度上都没有超越《奇葩说》。
就这样,马东带着他的米未传媒一边探索,一边继续制作《奇葩说》。但是,随着《吐槽大会》、《明星大侦探》等一系列现象级综艺的播出,《奇葩说》不再是网综的唯一选择,观众的选择多了,口味自然也挑剔起来,到了第四季,《奇葩说》已然不可避免开始走下坡路。
为了挽回颓势,《奇葩说》第五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显然没多少用,不但豆瓣评分降到了7.4,节目热度也大不如前,唯一的热点居然是傅首尔与董婧在后台大打出手,还在微博上引发了一场互撕事件,最后还闹上了法庭。
虽然好好地一档的节目被一场互撕搅变了味,但在这季中,出现了一个最大的惊喜,这个惊喜就是在第六季大放异彩并且获得冠军的詹青云。
要说詹青云和《奇葩说》的渊源则要归于邱晨。
当时的邱晨是香港中文大学的辩论队的教练,而詹青云是辩论队的新生。
因为辩论,詹青云和邱晨结识,毕业后,詹青云赴美国继续求学,而邱晨当起了“港漂”,直到邱晨参加了《奇葩说》,还获得了第二季的冠军之后,便向詹青云发起了邀请。当时詹青云正在读博,便婉拒了,直到第五季,詹青云顺利毕业之后,才正式加入《奇葩说》。
和其他人相比,詹青云通过自我奋斗成为社会精英的成才模式显然更具有话题性,加上经历了第五季磨炼的詹青云已经完全上了道,一期比一期出色,加上她哈佛法学院博士的背景,网友纷纷感叹道:“看詹青云才知道读书能有多优秀”、“听詹青云辩论就像被风吻过”……一时间,詹青云成了许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
因为有詹青云这样一个现象级人物的出现,《奇葩说》第六季的口碑又起来了,虽然抱团现象依旧不可避免,但不能否认的是,《奇葩说》再一次火了,这对一个连续播出了六年的网综来说,堪称独一份。
6年过去了,马东从给别人打工到有了一群人为他打工,而马薇薇、黄执中、邱晨、胡渐彪、颜如晶等人,也从辩手成为了公众人物,赚得彭满钵满,就连第六季的冠军詹青云则用她负债一百万留学的励志故事感动了一批网友。
但让所有观众感到遗憾的是,被节目捧红成为了公众人物后,这些曾经的辩论大神们不仅没有承担起他们本应该承担的责任,还在精致的利己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将舞台上的辩论带到了台下,不管大事小事,一个不满意就抱团互撕,其中马薇薇对徐琪长达一年的撕逼,林正疆和星辩互斗更是长期占据某社交平台热搜,就连不太看《奇葩说》的网友都略有耳闻。
关于这种现象,就连马东都看不下去了,在一期节目中公开说:“为什么世界要按照你想好的,和你设计好的方向去运转呢?”
然而,马东的一番苦口婆心并没有多大用,到了第六季,抱团现象依然严重,但更让人感到寒心的是,在节目播出完不久,冠军詹青云就发了一个很不合时宜的帖子,被骂上热搜之后,詹青云也只是进行了一番不痛不痒的道歉。
和詹青云相比,邱晨的立场问题更加让人无法原谅,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后,邱晨宣布关闭社交媒体账号,也不再参加任何节目的录制,但就当网友希望《奇葩说》能站出来说几句的时候,除了杨奇函说了一句,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表态,明哲保身的意味极其明显。
如果说《奇葩说》之所以会火是因为抓住了年轻人的审美,那么经历了这么多事件之后,一个又一个的辩手走下神坛,人设崩塌,《奇葩说》的前路又在何方。
但我想,比起失望的观众,最难过的应该还是马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