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黃梨春夏秋冬栽培管理技術

  一、春季(3-5 月)管理

  1、土肥水管理

  在初期一定要注重防曬工作,通過科學的手段保溼,避免樹冠水分流失;其次,一定要注重對苗木的灌溉管理,其中養護管理技術對初種植的果樹存活率有着重要影響;灌溉是果樹種植完成後的首要防護舉措,主要是保證果樹所需的水分充足,但對於晚秋黃梨澆水不能與常規樹木等同,通常只在清晨或是午後進行澆灌。

  套種是梨園前兩年收入的主要來源,梨苗定植後,前兩年樹冠一般較小,爲充分利用土地面積,可在幼樹行空間種植豆類、花生、薯類、中草藥及綠肥等。即養地護樹,又能創收,但不可種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

  追肥,每年追施 3-4 次,分別於發芽前(3 月上中旬)和新梢速長期(5 月上中旬)各施一次追肥,每次株施尿素 0.5-1.0斤 (6-7 月追施鉀肥爲主的複合肥 ),施肥方法是沿樹冠邊緣下挖10 cm 深的環狀溝施入,覆土。追肥後要及時灌水。

  灌水:晚秋黃梨的需水量較大,春季萌芽、開花、新梢旺盛生長和果實膨大期需水較多,要及時灌水。採果後,結合秋施基肥進行一次灌水,在土壤封凍前再灌一次水,提高梨樹冬季的抗凍能力。灌水方法可採用溝灌、滴灌、滲灌等,旱地梨園可採用穴貯肥水法。雨季前要疏通梨園內外排水溝,保證梨園內 50 cm 以上土層雨後積水不超過 36 h。

  2、修剪與疏花疏果

  對樹冠進行修剪處理,要把結果枝組保留,將不宜形成花芽的無結果枝組進行修剪,避免其對結果枝組造成不良影響。修剪方案要結合晚秋黃梨的生長特性、枝組生長情況等來制定。對“競爭枝”、“密集枝”進行精細修剪,在修剪的過程中技術人員一定要把控好力度,避免對主枝造成損害,進而有效拓展樹膛空間,保障樹木的通風透光,有效控制樹木營養與水分的消耗,進而保障幼樹的健康成長。

  疏花疏果(4-5月)。由於晚秋黃梨花芽容易形成,座果率高,疏花疏果是保證豐產的關鍵措施。疏花:在盛花期無霜害的條件下,間隔 25 cm 留一個花序。疏果:應在謝花後 10 天開始疏果,及時疏除小果、畸形果、病蟲果,每花序留大果一個,並在謝花後 20-25 天完成疏果工作,每畝留果 8000 個左右。

  3、病蟲害防治

  種植後,必須要清理果樹周圍的雜草。種植成功後,在果樹的適應生長期間對雜草進行處理一定要細緻入微,避免對果樹的枝葉以及周邊的其他綠化植被造成傷害。對於果樹的病蟲害問題主要以防治爲主,避免化學、物理處理方法對周圍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儘量採用生物手段來進行蟲害防護工作。爲避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綠化效果受到影響,可通過消毒來提升果樹基質的抵禦能力,養護人員要密切關注種植成功後的果樹生長狀況,出現病蟲害及時處理,降低病蟲害對果樹造成的影響。

  二、夏季(6-8 月)管理

  1、施肥管理

  夏季是晚秋黃梨樹主枝形成開張角度、生成獨特樹體結構的關鍵階段,在此重要階段一定要保障晚秋黃梨種植基地的土質、施肥、水源等營養供給的整體質量,避免土地肥力下降、水分無效消耗的問題發生。如果果樹的營養以及水分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滿足,將直接影響主枝的發育、定型成長速度,進而導致樹體結構錯過最佳形成時期,導致碩果階段所產生的掛果量以及黃梨果質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在此重要階段,必須加強澆水、施肥、人工培養地力的管理力度,7 月初開始施加全年計劃用氮肥的 1/3-2/3,如有草木灰應與氮素化肥分開施,7-8 月每隔 15天左右,結合防治病蟲害,葉面噴施 0.3% 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3-4次,以促進新梢成熟和花芽分化。

  2、修剪

  將晚秋黃梨樹的無效枝條修剪掉可有效避免無效枝條阻礙主要枝條的營養以及水分吸收,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消耗。具體操作內容爲“背上枝”、“背下枝”的修建處理。“背上枝”是指主枝枝條背部上方所衍生的徒長枝,其生長特性爲直立向上,與主枝之間爲垂直狀態,阻礙到主枝的發育定型,因此必須及時清除。“背下枝”主要是指主枝背部下方所衍生的徒長枝,長在主枝的背部下面,其生長特性爲垂直向下,傾斜生長,與主枝之間爲銳角狀態。“背下枝”就是通常被稱爲不能結果的弱枝,但其生長存在會阻礙到主枝的開張角度、定型以及營養與水分消耗。所以,也必須及時清除。剪除時要全面清除乾淨,刀口充分貼緊枝條邊緣,避免殘根的疏漏,進而提升刀口癒合的效率。

  三、秋季(9-11 月)管理

  1、採摘

  採摘晚秋黃梨 10 月上旬即可成熟。採收前 10 天左右,將袋的底部撕開,果面變成金黃色即可採收。爲了提高果實的品質,可分期分批採收或適當延期採收。成熟的果子是黃褐色,果皮鮮亮,果肉細白,甜脆。對於成熟的梨果要及時地進行採摘和貯藏,否則就會招惹蝶類叮咬使果子腐爛造成損失。晚秋黃梨的果實比一般的梨果大,摘果要講究“穩、準、輕、慢”。抓果要穩,摘果要準,揪果要輕,放果要慢。摘果的過程要堅持穩摘慢放,以防碰掉或摔傷果實。

  2、貯藏

  果實貯藏非常簡單,用一個簡易的地下室即可。在果園的適當位置就地挖一個寬 5 m,長 10 m,深 4 m 的坑,坑壁用磚砌一下,蓋上樓板,地下室內不用放置任何控溫和其它設備,保持自然常溫狀態。但是,地下室放滿梨果以後很容易造成空氣渾濁,滋生一些致病菌,因此在地下室的上部要留通氣孔。

  四、冬季(12-2 月)管理

  1、管理養護

  果樹種植的目的是獲得經濟效益,因此在果樹成長的過程中就要密切關注、糾正果樹的形態發展趨勢,在果樹培育期間,工作人員主要通過災害防治、枝葉修剪、施肥澆水等措施來將果樹培育成型。在冬季到達之前,一定要全面考慮並做好果樹的防寒準備:可通過施加防寒化肥來提升果樹的自身禦寒能力;人工進行防護工作,用稻草等爲大樹根部製作禦寒“衣服”,用棉布將果樹主幹包裹起來;保證根莖土壤水分不會快速流失、枝幹部分不會凍傷。

  2、樹體結構特點

  (1)定幹

  定幹高度一般在 60-70 cm,成形後幹高 50 cm,冠徑2.0-2.5 m。定干時,剪口下要留 7-8 個飽滿芽,如不夠定幹高度,可離地面 6-10 cm 處短截,以便第二年重新定幹。主幹以上圍繞中心幹平均 30 cm 着生一個骨幹結果枝,全樹着生 8個左右骨幹結果枝,無明顯層次,互不擠壓,自然錯落着生。主枝粗度和長勢都不能超過中心幹,粗度爲中心乾的 1/2 以下,以防止與中心幹競爭。骨幹結果枝(主枝)分枝角度 70-80°,其上不配側枝,直接着生結果枝和結果枝組,外形成紡錘形樹體,枝條分佈上稀下密,外稀內密,成形後樹高相當於行間距離的 80%。

  (2)修剪技術

  1-3 年生樹修剪:冬剪時枝條以甩放爲主,使其早成形、快結果,爲以後的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夏剪以拉枝爲主,疏除多餘枝條,背上弱枝摘心培養成結果枝組,旺枝 20-25 cm 留一個,秋天壓倒。

  初果期樹修剪:以拉枝爲主,開張角度。爲了控制上強,中央領導幹可以不剪拉平,選下部的弱枝代替,以控制樹冠,促進花芽形成。拉枝時間以 8 月份效果最好,一般骨幹枝與主幹呈60°角就可以了,輔養枝可拉到 90°,拉枝時應注意防止劈裂斷枝。

  2、冬季養護的管理內容

  清掃落葉:在 12 月進行全園大清掃,把落葉、病蟲果、枯枝清掃乾淨,集中燒燬。

  灌凍水:12 月上中旬上凍前灌完,灌透。

  刮樹皮:冬剪後刮主幹、大主枝的老翹皮。如有腐爛病,刮後塗護樹將軍 1000 倍液或辛菌胺醋酸鹽 40 倍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