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自雜誌文章《信息化背景下產業經濟學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研究》,原文刊於《現代商貿工業》(國內統一刊號:CN42-1687/T;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2-3198)2018年31期。【本文爲全文】

作者簡介:汪芳(1976-),女,江西南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產業經濟發展;石鑫(1993-),男,湖北黃石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發展;秦俊(1985-),江西南昌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項目: 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基於信息化的產業經學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利用研究” (2017116)。

摘要: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戰略新興產業的興起對於產業經濟人才培養方式和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開放課程建設,是實現向“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實施導向轉變的重要手段,是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勢所趨。在線開放課程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擁有更大的自主性,成爲信息化教學的主要形式。基於“開放共享,創新協同”的在線開放教學新理念,實現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過程,圍繞構建適應信息化發展的產業經濟學在線開放課程的核心要求,設計了適應信息化發展要求的產業經濟學教學模式體系,提出了產業經濟學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方案。

關鍵詞:信息化;產業經濟學;在線開放課程;課程建設

1.引言

近年來在線開放課程在世界範圍迅速興起,信息化建設和在線課程的興起對產業經濟學課程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因此有必要進行信息化時代產業經濟學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研究。作爲信息化時代的產物,在線開放課程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發展,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時空界限,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真正推動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變革。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產業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方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爲產業經濟學現代化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信息技術與產業經濟學課堂教學的融合是當今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也是高校實施個性化教學和培養產業經濟類應用型人才的必然選擇。

作爲信息化教學的一種形式,在線開放課程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具有許多優勢。它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不再以單一的教師傳授知識爲目的,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差異化教學,實現因材施教[1]。在該模式下,學生既要通過網絡自主學習也要通過傳統課堂來完成相應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地完成課程學習。產業經濟學的培養目標是着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適應新興產業發展的複合型高端人才。然而在以往傳統教學和資源約束下,缺乏信息化手段和方式支撐的產業經濟學教學難免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約,學生習慣於教師講授,而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教師教學受課堂講授的課時限制,教授的知識有限,教學模式呆板,缺乏與學生的互動。這種傳統的培養模式難以適應現代化信息化發展的需要,難以適應新興產業發展對於人才創新培養的需要,基於信息化發展的產業經濟學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成爲當前產業經濟學一線教學教師的迫在眉睫的首要工作。因此在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要求下,如何建設和利用產業經濟學在線開放課程,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已成爲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信息化背景下產業經濟學課程教學的新變化

信息化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於產業經濟人才培養途徑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從而對產業經濟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線開放課程是信息化教學的主要形式,它已開始突破現有的教學模式,推動教學方式混合化、教學資源開放化以及學生學習個性化[2]。

從教學維度看,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可自主選擇產業經濟學不同單元的學習內容,在課程學習中可以隨時進入或離開,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決定課程學習的參與程度;就組織方式而言,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計劃完備、流程完整、教學組織相對寬鬆;從信息技術維度看,在線開放課程通過互聯網發佈課程,整個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都在網絡平臺上開展,需要利用在線教學平臺及其中各種模塊的功能來支持學習、教學和管理等環節。通過對這兩個維度分析可以看出,在信息技術和在線教學平臺的支持下,學生擁有較大的自主性,學生在學習過程、學習場所等方面具有高度獨立性,依據個人的需求和愛好,在完善的網絡平臺支持下,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學習,從而爲教學中的個性化應用的實現提供了可能。

從教學維度來分析在線開放課程給學生帶來的改變,學生體會到最大的改變就是個性化學習需要得到滿足,大多數學生在大學之前根本沒有機會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課程。當在線開放課程突然給了他們這樣的機會時,立即對他們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們擁有了以前從未有過的選擇權,對比之下自然會對當前學校的常規課程有更多訴求,必然給常規課程和教學帶來挑戰。在線開放課程給教師帶來的變化是使得教師有機會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特色,教師只有在充分準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情況下,開設出高水平的課程,才能使學生對其的課程感興趣。學生們自主選擇參加由不同教師開設的在線開放課程,“如何參與”和“是否完成”都給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和支持服務帶來了挑戰,教師需要有足夠的在線教學能力才能應對。

3. 適應信息化發展要求的“開放共享,創新協同”教學理念創新

即着力培育“開放共享,創新協同”的產業經濟在線開放教學新理念。由於在線開放課程“開放”是指向所有學習者開放、學習場所的開放、技術應用的開放以及新經驗和理念的開放。“開放”的一個重要含義就是化解過去互不相通的環節,把孤立的學習資源創新聯繫起來,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學習資源的開放和共享,這樣不僅降低管理成本,還提高管理服務效率[3]。在網絡平臺整合教學資源同時進行共享和升級,使得教學資源與科研成果協同互動,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促進人才培養。

教學資源是在線開放課程的重要支柱,是教師傳授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知識和提升能力的載體。從某種角度來說,在線開放課程學習就是一種基於資源的學習,因此資源建設是在線開放課程成功開展的重要保障。利用教學資源,可以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指導、輔導、答疑等,還可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實現教師的異步教學。而整合教學資源,促進資源的共享,有利於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提高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質量[4]。隨着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教學資源呈現出網絡化、多媒體化和智能化的特徵,促進了教學資源開發與共享,這既節約了教育成本,又能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

在教學資源開放建設方面,許多高校都把教學與研究型大學建設作爲重要的發展目標,但在實際建設中,科學研究與教學之間依舊存在許多不協調的地方。而“開放”的教學理念就是將教學系統與科研系統緊密地結合起來,實現書本和課堂、學生和教師以及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深度融合。在系統的相互關係上,強調系統的開放性,即教學系統一方面與科研系統緊密結合,另一方面將教學系統與其他外部系統相結合[5]。教學系統不僅能夠不斷地吸收外部系統的能量,增強系統本身的質量,還能不斷地實現教學系統內部的自組織過程,使教學體系更加穩定、均衡。這就要求把科研活動中的創新思想、創新成果融入到教學資源中,進一步創新教學理論知識。此外,教學過程是一個反覆思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產生新的問題,能夠給科學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教學資源與科研成果的協同互動既豐富了教學資源,又能給科研活動提供新的思路,促進人才培養。

在線開放課程中的“開放”和“共享”新理念突破了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有利於推動課程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學習方法改革,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學質量。

4.產業經濟學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方案

基於“開放共享,創新協同”教學新理念,圍繞構建適應信息化發展的產業經濟學在線開放課程的核心要求,基於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應發揮傳統教學模式和在線開放課程學習的優勢,以實現不同程度的融合,實現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過程。產業經濟學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方案設計包括以下內容。

4.1.教學資源的建設

教學資源設計要突出豐富性和類型實現多樣性的原則,在教學資源設計上要便於學生的在線學習,同時要注重課程資源的邏輯條理性歸納,主要包括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的教學資源。其中,靜態學習資源的建設:(1)依據在線開放課程的特點對教學課件重新進行設計和安排,將知識碎片化,按照知識點設計資源。(2)增加微課學習、習題輔導、綜合測試、案例分析等輔助教學資源。其中微課學習是關鍵,之前的網絡課程播放時間冗長,只是單純地對傳統課堂教學場景的再現,學生很難有耐心看完。將視頻以微課形式呈現,方便學生按主題進行學習。產業經濟學動態學習資源的建設包括:(1)課程通知:教師每天至少進入在線平臺1次,及時通知學習任務及相關事項。(2)答疑討論:對存在的疑問快速提示和解答,教師只用闡述個人觀點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此來加強師生的互動。(3)課程作業:每一章節均發佈課後作業,及時批閱提交的作業,並進行統計和反饋。除傳統類型的作業外,還應設計開放式作業,即沒有標準答案的作業。(4)在線測試;有以選擇題和填空題爲主的課後小測試,也有包括各種題型的綜合測試,其中客觀題可自動評分。(5)課程問卷:收集有關教師和學生對在線開放課程應用的現狀及需求的相關數據,使用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瞭解在線開放課程的利用現狀與需求以及有待解決和提升的問題。

4.2.交互分享活動設計

爲了保證在線開放課程的順利開展,有必要通過學生、教師以及學習資源之間的交互,來督促學習者學習。首先,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可以通過討論、協作學習和評論等方式進行,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其次,學生與教師之間通過提出問題與解答問題的方式進行交流,教師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學生提出問題讓教師解答,通過教師與學生間的交互促進學生知識的增長與思維的擴展;最後,學生與資源的交互是指學生在獨立學習教學內容時,可以實時記錄或者向教師反饋教學資源中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完成記憶和理解。分享是學生和教師可以在學習平臺上分享學習資源、觀點和作品。通過交互式分享活動的開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聯繫變得更加緊密,學生能夠找到學習的夥伴和學習動力,同時也具有相互督促的作用。

4.3.教學保障機制建設

網絡平臺技術支持方面,平臺不但要在技術上具有適用性和先進性,更要有完善、高效的課程製作、內容編輯、教學活動服務、用戶學習服務等配套的完善體系,有效地爲課程建設和應用提供支撐。通過設置討論區,進行主題探討、每週一話等交流活動,同時定期推送與課程相關的知識和開展師生互動交流等活動,可以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並且爲學生提供互相交流的途徑,延伸了數字化資源學習體系,並且擴充了學習內容。

就教師團隊保障而言,教師應承擔網絡課堂維護和更新或教學任務,教學質量的提高依賴於教師素質的提升。“教”是學校教育活動的核心,教師是“教”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理念以及對新生事物的態度都會影響教學過程。在線開放課程的更新和教學資源的維護工作,如錄製微課視頻、創建討論組等,這些對師生間的互動要求更高,如此龐大的工作量必須實現教學團隊協同教學。

5.適應信息化發展要求的產業經濟學教學模式體系設計

基於“開放共享,創新協同”的在線開放的教學理念創新,把以往“以教師爲中心”的講授模式改爲“以學生爲中心”的自我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按照信息化對課程教學要求,建立由相互聯繫的學術組織建設系統、模擬實驗建設系統、教材建設系統、資源共享的網絡系統構成的立體化的資源共享、在線開放的模式體系。

5.1學術組織建設系統

教師的科研成果有一部分來自於教學,它能夠直接作用在教學活動上,比如豐富教學資源、改善教學方法等,教學資源又可以爲科研活動提供思路,兩者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分別負責知識的生產和傳播,科學研究工作爲教學活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知識,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首先,在進行科學研究的同時,教師不斷探索適應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法。隨着教學經驗的增多,教師在繼承傳統教學方式的同時,將逐步摸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助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其次,幾乎所有的高校教師都承擔着一定的課題項目,可以使學生參與其中,積極發揮他們的探索精神、增強創新意識,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術能力,而且也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大學不僅僅是知識傳授的場所,更是新知識不斷湧現的地方。當前隨着社會需求不斷變化,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也發生了改變,就是要培養能夠適應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所以教師讓學生參與到科研活動中來,這有利於培養創新型人才。

5.2虛擬仿真實驗建設系統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實驗或實踐課程等相關教學資源爲主體,通過信息化技術建設出能夠彌補真實實驗不具備或是無法完成的虛擬化實驗[6]。在線開放課程是爲了滿足學術個性化發展和多樣化學習的需要而開展建設的,其範圍比較寬泛,可以是理論課、實驗課或者兩者兼有的課程,是真實課程的網絡化,並不強調虛擬化和仿真。

實踐教學是產業經濟學課程的一項重要特徵和要求,也是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促進理論學習與經濟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的重要途徑之一[7]。運用信息技術,產業經濟學課程可以在仿真模擬實驗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仿真模擬實驗室中,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輸入自己的經濟決策,通過互聯網實時下載企業和產業數據,來觀察產業以及企業的實際狀況。將仿真模擬實驗室應用於產業經濟學教學,不僅可以規避由於距離、規模、經費投入等制約實習基地建設的限制性因素,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學生將產業經濟學相關知識運用於經濟實踐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從而真正達到課程考覈的目的和意義。

5.3教材建設系統

在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背景下,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對教材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8]。新型教材是以在線開放課程爲基礎、具有傳統教科書的優勢、結合紙質出版與網絡課程,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爲目標的新型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講授教材體系內的知識之外,有時還需要擴展和延伸教學內容。在使用傳統紙質教材的過程中,學生有時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理解一個重點或難點,甚至還要去查閱大量相關案例。而新型教材可以有效地整合這些資源,分層次、立體化的資源組合既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也爲師生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新型教材的建設有利於學生對描述性教學內容的理解,從傳統平面的文字描述轉變爲具有視頻展示的描述,就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建設新型教材不僅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5.4資源共享的網絡系統

近十年來,在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及各級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各高校教育信息化程度逐漸提高。國內高校逐漸採用各種教學類、課程類、資源類的信息系統,教學資源均已實現數字化。但因爲信息系統標準的差異性、技術的複雜性、應用的多樣性等特點,大量教育資源難以實現共享,不同的教育系統間無法進行互相溝通。教學及科研資源共享是各大高校信息技術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向教師和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的重要指標。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學及科研資源都掌握在各個教師手中,或者在不同技術標準、不同數據結構的系統中分佈儲存,共享性相對較差,需要使用這些教學資源的人卻難以獲取。如果這些分散的教學資源能夠通過一套合理的標準整合在一起,並且爲使用者提供統一的查詢借閱等服務,這對產業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和實際應用將具有重要意義。

在線開放課程的推行,一方面推動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應用與共享,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從而提高了本科教學的質量。當前真正建成產業經濟學在線開放課程的高校並不多見,因此有必要建設我校具有鮮明特色的適應信息化發展的產業經濟學在線開放課程,並且進行推廣和利用。

參考文獻

[1]王鶄,楊倬.基於雲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以華師雲課堂爲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7(04):85-89+102.

[2]王守仁.轉變觀念 深化改革 促進大學外語教學新發展[J].中國大學教學,2017(02):59-64.

[3]張洪林,楊力,段理,陽國軍.“互聯網+”時代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與共享研究和實踐[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6,29(05):51-53.

[4]田甜.開放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共享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03):162-164.

[5]任磊.高校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3(05):19-21.

[6]王開宇,程春雨,金明錄.遠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12):242-245.

[7]汪芳,趙玉林.產業經濟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創新[J].理工高教研究,2007(06):101-103.

[8]宋存江,王淑芳,鍾成,楊淑慎,賈士儒.基於在線開放課程新形態教材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從iCourse教材《發酵工程實驗教程》說起[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6,6(04):9-12.

------------------------------------

編輯:肖 禹 實習編輯:蔣代美

歡迎進入中國知網~《現代商貿工業》雜誌閱讀和參考引用原文

《現代商貿工業》雜誌官方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官方網址:http://www.xdsmgy.c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