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左右偶然用黄纸包来茴香,徽宗凑近一看,黄纸原来是康王赵构已经在南京(商丘)称帝,这是南宋朝廷颁布的宋室中兴的诏书,也就是宣誓收复北境。这里的八骏借指天子的车驾,即徽宗最终没有回到南方的故国,但乘舆(委婉指故去皇帝的梓宫)还是运到南宋都城了,北宋最末两位帝王的陵寝都位于临安(杭州)附近。

《铁围山丛谈》成书于南宋,内容除了北宋蔡絛对前朝旧事的追忆,也包括南宋朝从建炎到绍兴年间的一些奇谈怪事。蔡絛是蔡京的第四子,也曾在朝为官并成为蔡京重要的工作助手。撇开作者竭力维护乃父的立场,书中对宋朝宫廷往事娓娓道来,可以窥见作者亦庄亦谐的文风,还有宋朝一些人文故事,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录。

茴香

1、难得的喜色

靖康二年以后,徽宗、钦宗等一众皇族北狩(指二帝被北方金军掳去)。徽宗一直没有中原的音讯,常常以祖宗社稷为念,不觉时间已久。有一次让从侍臣们用餐,徽宗“御手调羹”,让左右(指侍者)端出去换茴香来。

左右偶然用黄纸包来茴香,徽宗凑近一看,黄纸原来是康王赵构已经在南京(商丘)称帝,这是南宋朝廷颁布的宋室中兴的诏书,也就是宣誓收复北境。这大概是宋人有意传到金人辖区的。徽宗这才知道国祚延续,不禁大喜,说:“茴香,就是回乡啊。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侍臣也手舞足蹈,欢庆不已。

再往后虽然“八骏忘返,然鸾舆竟还矣”。这里的八骏借指天子的车驾,即徽宗最终没有回到南方的故国,但乘舆(委婉指故去皇帝的梓宫)还是运到南宋都城了,北宋最末两位帝王的陵寝都位于临安(杭州)附近。

宋高宗《徽宗文集序》

蔡絛在书里很少提到钦宗,一是蔡氏一门的福祉几乎全被宋钦宗毁灭,可谓血海深仇,但他又不能宣泄,只能冷处理;二是钦宗卒于1156年,比这本书记述的最晚时间1148年还要晚,蔡絛在这里只是感念徽宗。

南宋绍兴戊辰(1148年)冬天,蔡絛从皇太后的侄子韦讯口中得知这个轶闻。自建炎元年(1127年)开始算,南宋至此已经维系了22年之久。徽宗父子囿于敌营,终日无睹,但见异类。突然见到中兴诏书包裹着茴香,绝望中揣度到返回贵族生活的吉兆,欣喜是人情之常。

只是他们已被放在金人的刀俎上,对苦难只能逆来顺受,生存下去等待南宋铁骑收复失地。这是令人悲哀的权宜之计,没有死国的气概又怎能激发后人的斗志,放开手脚北伐复仇。

2、国初诏书

蔡絛有个弟弟蔡鞗(条音)成为徽宗的驸马,“靖康之乱”后也随皇族北去。蔡絛知道他收藏有宋太祖赐太后的一份诏书,这是宋初太祖意气风发的写照。

诏书说“朕亲提六师,问罪上党”云云。“末有回日,今七夕在近,钱三贯(三千文)与娘娘(指赵匡胤的母亲昭宪杜太后)充则剧钱(零花),千五与皇后(指当朝孝明王皇后)、七百与妗子(进子音,指舅母)充节料(过节开销)。”

宋太祖建国初期曾有李筠(云音)叛乱,赵匡胤亲率王师,剿灭叛军于上党地区。这份诏书说的是就是他举兵伐李之时正值七夕节,还看不到干戈可以停息的日子,但赵匡胤仍不忘孝敬母后、给皇后等人过节的费用。

蔡絛感慨,弟弟蔡鞗就陪在徽宗身边一同受难。他身怀宋太祖诏书,深谙太祖文韬武略的雄心和仁义孝道,期待他有所作为,似乎可做“回乡”的努力。

只是,“知圣祖不忘本”的蔡鞗此时也只能在敌营蜗居一室,追念国朝初年铁马冰河、战鼓动地的恢弘场面,但他距离大宋中兴已经遥不可及。

《铁围山丛谈》共六卷,七万余字。它洋洋洒洒地勾勒了当时朝野的极多奇闻异事,通篇映衬出国破家亡的忧伤背景,但也偶有世道人心的亮色。它记录北宋朝野的众生相,如果我们拨开障眼的迷雾冷静看待,这就是一本值得仔细品读的好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