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劍》裏,李雲龍手裏曾出現過很多能力極強的部下,而李雲龍能夠在晉西北打下如此之多的勝仗,自然也是離不開這些部下的支持。就在獨立團裏,比較出名的就有段鵬、和尚、王喜奎等等。除了這些普通的戰士,中級的指揮幹部就有張大彪以及沈泉。這些人湊在了一起,便組成了一個嗷嗷叫的隊伍,更是讓鬼子聞風喪膽的隊伍。

  按照常理來說,能在李雲龍的手中當上中級幹部,一定得有兩個要求,其一就是必須得到李雲龍的器重,其二就是要有過人的本事,具體表現爲能打勝仗和機智的大腦。很明顯,張大彪跟沈泉無疑是符合這兩點要求的。相信有不少人都會提到,沈泉打起仗來確實是不含糊,不過這機智的頭腦可算不上。其實並不是這樣,就從劇裏的一個鏡頭,就能得知,沈泉在頭腦這一方面,絕不會比張大彪要遜色,而且還有超過他的跡象。

  就在李家坡戰鬥結束之後,李雲龍就把隊伍集中起來,進行一對一的刺殺演練。其中一營和二營,在訓練的時候起了一些矛盾,究其原因是因爲二營裏的一個戰士不按照常規套路,專門使用一些不入流的招式,從而贏得比賽。但就因爲這事兒,讓張大彪有些不高興,於是就跟沈泉產生了爭吵,最後兩人還爲此打了起來。從身體素質上來看,張大彪無疑是佔盡了優勢,比沈泉高還不說,而且還壯上不少,所以在場很多人都認爲,不出三個回合,輸的一定是他沈泉。

  不過事情卻沒按照劇本來演,雖然張大彪上來先佔了便宜,但是在緊要關頭,沈泉來了一個“斷子絕孫腳”,直接讓張大彪輸掉了比賽。是的,戰鬥力如此強悍的張大彪,居然被不起眼的沈泉給打敗了。所以從此次事件上來說,沈泉的確更有思想,反正是比試,只要能贏就行,打鬼子更是一樣。那麼有網友就會提問了,既然沈泉打仗厲害,而且腦子也非常的好使,但是當上團參謀長的爲何是張大彪,而不是他沈泉呢?

  首先,張大彪可以稱得上是李雲龍的心腹,但沈泉卻不是。早先的獨立團,是孔捷的部隊,後來才由李雲龍接手,這也就能說明,獨立團不是李雲龍一手抓起來的。而且就在李雲龍到了獨立團後,也只帶了兩個親信過來,其中有一個就是他張大彪。而這個沈泉應該就是當年孔捷的部下,所以照這麼一說,張大彪的分量要比沈泉更重一些。

  其次,張大彪的在團裏的資格很老。張大彪在當上團參謀長的時候,實在平安戰役打響前,而沈泉此時已經不在了。就在1942年時,鬼子發動了一次空前規模的掃地計劃,而就在是在這次掃蕩過程中,沈泉壯烈犧牲了,所以就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張大彪才成了中級幹部裏的老資格。所以他來當這個團參謀長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