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评析中国烟草业“文明吸烟环境”信息交流会上,控烟界的专家提醒公众一个新现象———烟草公司开始在各地兴建吸烟室,以创建“文明吸烟环境”为由,并希望得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控烟界认为,“文明吸烟”是个荒诞概念,建吸烟室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卖烟,地方政府部门应该站在维护公众健康的角度,以防为烟草行业“背书”。(12月13日《南方都市报》)

时评丨烟草公司兴建“吸烟室”,有怂恿吸烟之嫌

烟草公司在全国各地兴建吸烟室的现象,引发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实际上早在五个月前,国家烟草专卖局就在系统内下发了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创建“文明吸烟环境”,其中主要的方式就是在全国各地兴建吸烟室。

于是在这一“正当理由”之下,全国多地建成很多“文明吸烟区”。报道称,一些地方的封闭式吸烟室堪称豪华,配备点烟器、空调、液晶广告屏、自动售卖机、独立卫生间、充电设备等等,可以说为烟民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让烟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且一些地方烟草公司,为了降低兴建吸烟室的成本,还打着创建文明吸烟环境的名义,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

那么问题来了,建立更多的吸烟室,就能减少烟草对公众身体健康带来的损害了吗?不可否认,公共场合的吸烟室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烟民需求和非烟民健康之间的冲突,也是在当前大环境下的折中之举。但即便一些封闭式吸烟室把烟雾阻挡在了大多数人面前,减少了对非烟民的伤害,但是烟民自己也算“公众”的一分子,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样值得关注。

事实上,有了这些遍布城市公共场所的吸烟室,客观上必然会鼓励和怂恿烟民吸更多的烟,或者是引诱一些本来不吸烟的人成为烟民。在近年来控烟界人士和公众的积极呼吁之下,很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了更为严格的控烟条例或举措,目的就是通过减少吸烟的便利性,倒逼烟民少吸烟、快点戒烟,而吸烟室的大量建立,所起到的作用却恰恰相反。

正如一些控烟界人士所说,所谓的创建“文明吸烟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十分荒诞的概念,因为吸烟本身就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并不会因为换到一个更加私密的地方就变得文明了。有了更多吸烟室,一方面鼓励了烟民吸更多的烟草,危害他们自己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当烟瘾变得足够大,而附近又没有吸烟室,那么很多烟民就会随时随地抽烟,势必也会对周围人的健康带来危害。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烟草企业所谓创建文明吸烟环境,所谓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多卖烟,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但是这样的利益,却是以牺牲公众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为代价的。所以不但烟草企业不要把小算盘打得太精,一些地方政府,也不要轻易被套路,以防一不小心就为烟草企业“背书”而遭遇质疑,影响自己的形象和公信。

文丨苑广阔

编辑丨冯玲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