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傷人的不是敵人,而是摯愛之人!敵人能夠傷到你的,永遠只是肉體,但是世間最痛苦、最不見血的卻是感情的傷害。張愛玲曾經說過:那個不快樂的母親,傷我最深。但是殊不知,這個傷她最深的母親同樣也是不易的。最終,她們母女的結局也是驚人的相似。

都說孩子是母親的天使,母親放棄任何東西,也斷然不會放棄自己的孩子。但是這一點,在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身上,好似卻得不到驗證。畢竟她放棄自己的兒女,獨自遠走異國,在童年的張愛玲看來,這幾乎是無法理解的事情,爲何媽媽不要我了?

若是仔細瞭解黃逸梵的生平,就會發現,她是不易的,但凡有條件,沒有任何人願意放棄的兒女,不是黃逸梵狠心,她也有自己的堅持。這一點,張愛玲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一、少年嚐遍人間滋味

黃逸梵雖然出生在一個富貴人家,門庭顯赫,但年少時候的她也早已經嚐遍人間滋味。黃逸梵的祖父是清末水師提督,父親黃宗炎受到祖父的庇廕,管理廣西鹽道。我國古代,鹽業由官府嚴格掌控,是一門典型的肥差,其地位約莫相當於如今一方政府的財政部長。

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黃逸梵所在的家庭,完全是一個大富大貴之家。但是可惜的是,黃宗炎的妻子多年無所出,爲了傳宗接代,便娶了一鄉下女子做小妾。而後,這位鄉下女子倒也是爭氣,嫁入黃家不久之後就懷孕了。

但沒等孩子落地,黃宗炎就去世了。這時候,全家人都盯着這位小妾的肚子,如若生的不是個男孩,黃宗炎留下的家產基本上就要被宗族族長所接手。在這種情況之下,小妾生了一對龍鳳胎,女的便是黃逸梵,男的則是黃定柱。

按照常理來說,黃家的家產保住了,黃逸梵本可以過富家小姐的日子。但奈何她不過是個小妾生的,上有正房夫人壓着,下有傳宗接代的獨苗黃定柱,她在黃家根本沒有地位。錦衣玉食的生活,於她而言,也是奢望。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黃逸梵就眼見母親被壓制,自己被白眼,有時候連普通的傭人都幹給她臉色看。黃逸梵的童年,沒有無憂無慮,只有人間辛酸滋味。因此,從那個時候起,黃逸梵便下定決心,此生絕不與她人共享丈夫,要嫁人就必須是唯一的妻子。

二、踏着三寸金蓮出國

1915年,黃逸梵頂着豪門小姐的身份嫁給了張志沂。雖說自黃宗炎死後,黃家已經開始衰敗,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好歹黃家也是幾代的大家族,即便沒落,但總歸還是有些許被稱爲“豪門”的資本的。

張志沂也是來自一個開始落敗的名門,從家族背景上來看,兩人是相配的。在結婚之初,黃逸梵應該也是想要好好與丈夫度日,即便錢不多,但有幸福的生活足矣。但奈何,張志沂卻屢屢觸碰到黃逸梵的禁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張志沂開始吸鴉片,黃逸梵忍了,只要他不把家產敗光,由他去吧;後來,張志沂又開始整夜整夜夜不歸宿,流連煙花之地,黃逸梵鬧過之後,也忍了,畢竟有孩子;直到有一天,張志沂動了要娶姨太太的心思,黃逸梵不再忍了。

對於張志沂的陋習,黃逸梵之所以忍,一方面是因爲女人求穩定的本性,另一方面也是因爲二人結婚多年,已有兩個孩子,十分不易。但因爲童年的陰影,黃逸梵絕對不忍張志沂納妾的心思。於是,黃逸梵動了離婚的心思。

1924年,黃逸梵找了個藉口,踏着她的那雙三寸金蓮出國了,將年幼的張愛玲留在家中。在與張志沂離婚之前,黃逸梵也曾經幾次回國,雖然每一次逗留的時間不長,但恰好都對張愛玲的人生起到了關鍵作用。

三、客死異鄉無人知

周遊國外,見識過西方女子的生活之後,黃逸梵的思想也在發生變化。在生活中,黃逸梵摒棄了三從四德,骨子裏“離經叛道”的思想化身爲女子的獨立。在這個過程中,黃逸梵也從未忘記自己依然是個母親。

在回國的短暫期間,黃逸梵拒絕給女兒纏足,並且逼着女兒學鋼琴,學英語。雖然說,承載這些的物質條件基本都來自於張志沂,但若沒有黃逸梵,張愛玲極有可能成長爲一個裹小腳、略有叛逆的封建女子。

黃逸梵帶給張愛玲的影響不僅僅是童年母愛的缺失,更有她後來文化造詣的基礎。當然了,這一切,少年時候那個叛逆的張愛玲是看不到的。那時的張愛玲,滿心滿眼只有母親的拋棄。

1957年,黃逸梵病重,身邊沒有任何親人。臨死之前,她給張愛玲寫了一封信,“現在就只想再見你一面。”張愛玲的內心有過掙扎,但最終還是沒去,或許是因爲她依然無法原諒母親,或許是因爲那時候的她連一張機票錢都拿不出。

黃逸梵死後,她的遺產全部寄給了張愛玲,滿滿當當一大箱子的古董,承載的都是無聲的母愛。張愛玲曾說,母親是她至愛之人,但同時也傷她至深。這句話中所謂的“傷”,應當不僅僅包含張愛玲對母親的恨,更多的可能是一種誤解母親的愧疚。

多年之後,在洛杉磯的一個小房子裏,張愛玲在無聲去世,身邊無一親人,屍體幾天之後才被人發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