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天,洗一个热水澡简直就是最棒的事情,冲走一天的疲劳,还能让身体迅速暖和起来。但错误的洗澡方法可能引发危险,尤其是在洗澡温差大的冬季。

这是因为人的血管非常薄弱,冬天洗头时一碰热水,血液一下子就集聚到头部,这时如果马上洗头,可能会导致头部血液流通不畅,长期如此,可能诱发脑血管疾病。

以下是7个错误的洗澡方法,你占了几个呢?

✘ 起床就洗澡

导致的后果:晕眩

早上起床后洗个澡,可以促进大脑兴奋,保证一天精神振奋。但如果没吃早饭就洗,很容易发生晕眩,甚至低血糖性休克。如果再加上水温过高,血管扩张,还会出现脑供血不足、虚脱。

✘ 睡觉前洗澡

导致的后果:失眠

热水会使体温迅速升高,从而抑制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洗完澡人会更有精神,立刻上床会令人难以入睡。

✘ 饱餐后洗澡

导致的后果:影响消化

刚吃完饭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洗澡全身血管就会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会影响消化,导致消化不良。

✘ 洗澡前准备不充分

导致的后果:心血管疾病风险大

冬季温度低,洗澡前带着一身冷气进入温度高的浴室,巨大温差会使血管及心脏负担增大,对于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十分危险。通风差的话还会引发头晕、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 使劲搓皮肤

导致的后果:伤害皮肤角质层

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脂质膜共同构成了皮肤的屏障保护层,使劲儿搓澡就会破坏皮肤的保护膜。

✘ 每次洗澡用很多沐浴露

导致的后果:皮炎

沐浴露里的成分一般含有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可激发化学物质快速渗透进入皮肤。长期过量地使用沐浴露,化学物质被过量吸收,与钙、铁结合,残留在皮下组织中,容易引发干燥、过敏性皮炎等。

✘ 洗澡太久

导致的后果:越洗越累

洗得时间久了,会觉得浑身无力。疲劳与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有关,一般15分钟体内乳酸浓度就可以恢复正常水平,时间长了反倒会消耗体力,使疲劳感卷土重来。

那么,有哪些正确的洗澡方法呢?

✔ 热水澡水温不宜太高

一般以35~40℃的温水为宜,15分钟为宜(对一般的上班族或轻微劳动者来说)。

✔ 洗澡先洗脸

人体在洗浴的时候淋了热水之后,毛孔就会迅速的进行扩张,如果你在此时没有先将脸洗干净,脸上积累了一天的脏东西,便会趁你毛孔大门开启之时,潜入你的毛孔,你脸上的痘痘也会愈冒愈多。

✔ 睡前2小时洗澡

最好在睡前2小时沐浴,如果只能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浴后用湿毛巾冷敷额头5分钟。冷天洗前最好做5分钟热身,如原地踏步、扭腰、搓脚、按摩涌泉穴等。

✔ 洗澡的正确顺序

先洗脸可以将你的脸部进行深层毛孔清洁。

再清洗身体,也应先从远离心脏的四肢开始冲淋,等身体适应后,再冲躯干。

最后洗头,这样可以避免冷热变化太大影响脑部血液循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