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媒稱在中國職場發語音信息易惹人厭:除非你是老闆

  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道 美國石英財經網7月17日刊登題爲《在中國,發送微信語音信息是身份的標誌》的文章,文章指出,微信具有語音信息功能,它可以讓用戶按下按鈕錄下口信。在外行人看來,這只是又一種發送可與文本信息互換的留言的方式。不過,在微信上發送語音信息在中國的職業世界裏被認爲是令人討厭的,而且通常只有上級向下屬發送時才能得到容忍。

  爲什麼會這樣?報道表示,中國的許多專業人士使用微信、而不是電子郵件作爲職場交流的主要媒介。像下面這樣的聊天狀況肯定會激怒收件人:

  想象一下,有人在聊天羣組裏收到一段60秒的音頻信息。如果此時你身處一個嘈雜的地方(例如一場聯誼活動或聚會中),你就必須豎起耳朵或者找個安靜的地方聽信息。如果你是在圖書館裏,你必須翻出你的耳機。如果你在開會,你必須等到會議結束。充分理解這一信息需要仔細聆聽,有時甚至需要文字記錄。

  更糟糕的是,這條信息的內容並不以文本形式存放在任何地方,因此其中提到的任何東西在未來都是無法搜索到的。音頻信息也不能轉發。(注:微信確實有一項自動將音頻信息轉換爲文字信息的功能,但是這種功能只對簡體中文版的微信有效。如果發送者說的是漢語方言或者口音很重的話,這種轉換可能並不準確。)

  此外,微信並不支持在播放語音信息過程中暫停,或者忽略該音頻信息以便跳到另一個時間點。如果你錯過某個重要的詞語,你必須從頭開始重新播放整段消息。接收語音信息還需要使用更多數據流量,如果接收者沒有WiFi信號,這些流量可能會產生費用。

  文章稱,給某人發送語音信息——而不是打字輸入信息——等於在告訴他們:“我顯然比你更忙,也更重要。”發送者節省了時間——以給接收者造成麻煩爲代價。因此,它幾乎總是被使用在不對稱的關係中——例如當老闆向下屬傳達指令時。

  因此,除非你是在與那些明確認爲你是他們的老闆的人交流,否則不要在職業場景下發送微信語音信息。即使你打算發送一條很長的信息,請用文字把它打出來——並且寫成一條長消息,而不是分成很多條短句子。這樣可以減少了接收者手機振動的次數,從而爲他們節省手機電池時間。

  如果你因爲特殊原因不得不發送語音信息(例如你正在開車,或許這條信息很緊急,又或者你的手指斷掉了,無法打字),首先要表示道歉,並告知你沒有別的選擇。

  文章總結說,儘管麥克風按鈕是誘人的,但要堅持用鍵盤。(編譯\曹衛國)

責任編輯:桂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