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桂強,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淮軍後起三名將分別指的是聶士成、王孝祺以及章高元。聶士成與李鴻章是老鄉,都是安徽合肥人。不過與出生官宦世家的李鴻章不同的是,聶士成自幼喪父,家境貧寒,與母親相依爲命。咸豐九年(1859年),聶士成投身軍旅,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他參與過晚清很多對內對外戰爭。早年參加過鎮壓捻軍、太平軍起義,因功累升至總兵、提督。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軍入侵臺灣,聶士成奉命率軍入臺增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當清軍在朝鮮失利後,朝廷爲了阻止日軍向瀋陽、遼陽推進,命令聶士成堅守摩天嶺。摩天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本來是阻擊日軍的絕佳之地,但是由於清軍大多畏戰,致使聶士成所能調集的兵力十分有限。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聶士成仍然決定堅守摩天嶺,與日軍決一死戰。1126日,天降大雪,當晚58歲的聶士成親率騎兵突襲日軍軍營,此戰頗有李靖雪夜破突厥的風範,日軍大敗,最後被迫退守鳳凰城。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大沽口炮臺,向天津進發,聶士成奉命防守天津。79日,在聯軍優勢軍力的進攻下,聶士成被迫退守八里臺,這裏也是他犧牲之地。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聶士成指揮部下奮勇還擊,直至戰死疆場。天津之戰後,爲了紀念聶士成的功績,在他犧牲的地方立碑上書聶忠節公殉難處,兩側的立柱上刻勇烈貫長虹,想當年馬革裹屍,一片丹心化作怒濤飛海上;精忠留碧血,看此地蟲沙歷劫,三軍白骨悲歌樂府戰城南

(聶士成)
淮軍後起三名將的第二位王孝祺也是合肥人,家境貧寒以賣菜爲生,後來投入淮軍。先在蘇南地區鎮壓太平軍,後來又隨張樹聲鎮壓捻軍。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王孝祺奉命率軍開赴廣西前線。後來在老將馮子材的指揮下,大敗法軍,乘勝追擊,一舉收復諒山。1895年辭官歸鄉,四年後去世。

(鎮南關大捷)
最後一位章高元亦是合肥人,曾在安徽等地鎮壓捻軍,後來調往臺灣。中法戰爭時,收復基隆。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後,駐守蓋平抵抗日軍。義和團運動爆發時,代理天津鎮總兵,不久以病去職。

?(章高元)
參考文獻:
1. 辜鴻銘,孟森等著:《清代野史 4卷》,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
2. 肥西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肥西縣誌》,合肥:黃山書社,1994年。
3.《清史稿》,中華書局,1977年版
編稿編輯:姚天琦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