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巖溪圖 李紅濤

羊市街是一條享譽內外的皮毛專營街,因爲沿街皮毛作坊商棧林立,故名羊市街。羊市街是古邢臺南關八條主要街道之一。古邢臺城鄉有一句傳播多年的歇後語:“趕集不走羊市街——皮氣。”意思是指羊市街上有一種羊皮味,也說明羊市街自古就是皮毛商行一條街。羊市街的皮毛行興起於元代,繁榮於明清,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在元朝蒙古族入主中原後,畜牧業開始傳入邢臺,明代定都北京後,古邢臺的商業更是欣欣向榮、日益昌盛。

羊市街的興盛繁榮也得益於黃河故道的水運暢通,據生活在羊市街的老人回憶講,民國年間,有兩個美國人常住在羊市街,人稱大露和二露,他們從羊市街收了皮子就直接運往天津,通過海上再運往西方各國。據資料記載,自元明代開始,南七里河、大沙河流域的前留莊、後留莊、中留莊和王村一帶居民利用沙灘和閒散土地放牧羊羣、開辦皮毛作坊,並以農田爲主,兼營熟皮來維持生計。開始時,男人熟皮,女人裁縫,逐漸發展爲常年加工,代代相傳的家庭作坊,後來逐步擴展到鄧莊、羊範、路村等一帶,成爲邢臺西南郊一帶居民賴以生存、生活的主要生產門路。到明朝萬曆年間,“一條鞭法”的推行改革,農民獲得部分自由,可以離開本土從事手工業生產,家庭熟皮作坊轉化爲專營行業,皮毛生產業獲得較快發展,繼而帶來的是皮毛商業的空前繁榮。處於南郊城鄉結合部的羊市街自然成了皮毛商品的集散地。到康熙年間,羊市街的皮毛店鋪應運而生,著名的皮店有:同慎和、永茂昌、永康興、興太隆、萬順、福大、廣泰、日盛、德益、德昌,當時號稱順德府的“十大皮店”。再後來,德美外國商人也來到邢臺開辦了“美新太興洋行”、“和平洋行”等皮毛行,由此可見古城邢臺當年是何等風光,也算是當時的“一線城市”。20世紀初(公元1903年),京漢鐵路通車後,邢臺的皮毛商品大量銷往國內外,皮毛商業獲得長足發展,羊市街上的皮毛店棧多達50多家,經商範圍波及青海、四川、寧夏、甘肅、陝西、蒙古、河南、山西等十多省。老邢臺的羊市街名噪一時,全國聞名,成爲當時國內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就連盛產羊皮的內蒙古也要來邢臺進行羊皮加工。

羊市街東起花市街,西至新華路,全長約830米,寬8米。與其比鄰的街巷,也因遍設皮毛店棧而得名爲東、西羊市道和正羊市道。自新華路至正羊市道爲西羊市街,正羊市道至花市街爲中羊市街和東羊市街。這些支巷興起於民國初年,也是通向羊市街的必經之路。西羊市道多爲羊皮作坊;東羊市道多爲皮毛匠人的居住地,也是街巷縱橫,人煙稠密。資料記載,民國年間,西羊市街路南、圍寨河兩岸都是大片燒製陶盆的瓦窯,河以南爲南瓦窯,河以北爲北瓦窯,後來這裏居民日益增多,逐漸形成村落,圍寨河以南就是現在的南瓦窯村,此處建築大多是窯民自建的土坯房屋,實爲一處貧民區。原來在東西羊市街之間還建有一座閣,史稱“羊市街閣”。資料記載,羊市街閣高兩丈有餘,磚砌門垛,起脊門樓,下有通道,可行馬車駝隊,一座當時流行配置的閣樓建築。元、明、清時期羊市街車輪滾滾,駝鈴叮叮,人喊馬嘶,穿梭於街閣,一派商業繁榮的景象。自羊市街閣往東,街道兩側都是高臺階、大門樓,磚木石結構的高門樓民居。在高大門樓之間又有多條小巷,通往東西羊市道和羊市街南後,自西向東,有南鄭家巷和北鄭家巷,因爲這兩條巷子鄭姓居民較多,故名南、北鄭家巷,兩條巷子都能拐彎抹角的通向羊市街南後的織染廠和西大街。再往東路南有一“生財巷”,這巷子的取名可是好,其實古邢臺時稱“繩材巷”,當時此巷多爲紡織麻繩匠人的居住所,後來逐步演變爲現名。往東過了現在的順德路再往東,路南有一真武巷,因古代路北建有一座真武廟而得名。真武巷對過是與臥牛城傳說四蹄印有關的羊市水坑,是當地居民傾倒垃圾、潑污水之地。後因名字不雅更名爲羊市水臺。

羊市水臺周圍是人煙稠密的居民區,當年羊市水臺北沿建有一座龍王廟,與真武廟南北相對。兩座廟規模都不大,但古香古色,香火鼎盛一時。解放後破除迷信破四舊時被拆毀,現已無跡可尋。羊市水臺四四方方,四通八達,水臺東側有一排整齊民居,還有一楊家院,其左右鄰舍的幾座院落往東皆可通往花市街,東北角經仁義巷可通西大街,西北角往西可到東羊市道,水臺西側有劉家院和金家院,高房大屋,宅院幽深。出羊市水臺往西、沿街路南有一張家大院,張家大院歷史悠久,幾進幾齣的深院設計規整,錯落有致,院內以磚木結構建造的高房大屋,富麗堂皇,每座院落都有起脊抱廈、飛檐明柱的正房和廂房,內院建有二層樓房,花雕門窗,四面通風,展示了院主人的富庶。再往西有一楊家大院,大門口的石砌臺階,擁起的燕窩門樓,狹窄的穿堂院落,幾棟過廳直通內宅,往東拐又是幾座院落,每座院落的上房、配房結構合理,佈局恰當,設計精妙。上房都是圓劵、木雕門窗,從建築規模上可以看出院主人的家財雄厚。

隨着時代的變遷,張、楊兩家大院內宅已經連接在一起,只有在此長期居住的老人才能指點述說當年的歷史面貌。其他的民居多爲狹窄幽暗,近似衚衕的深長院落,俗稱“布袋院”。院子裏建有棚廈,用來堆放貨物之用。這些院落多爲皮毛作坊和皮毛商賈的住宅,富人居住區。各個院落之間有過堂房屋連接,一般過堂屋兩廂爲賬房先生辦公、居住之地,相當於現在的財務室。所以,據生於斯長於斯的老人回憶講,這裏的每座院落都安裝了鐵網銅鈴,夜間還有壯丁值守,稍有響動就會警鈴大作,使盜賊聞聲而逃。

今天,羊市街的繁華已經難覓蹤影,歷史斑駁的拱形門樓、青磚灰瓦、木質包鐵門等彰顯了它的歷史悠久,一條老街承載了古邢臺的輝煌,寒來暑往,斗轉星移,正所謂:“世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文巖溪圖 李紅濤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