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路遙,我們感慨孫少平的精神追求,更敬佩少安

讀完這本書,我最想分析的是少安和少平這兄弟倆。我強烈地感覺到這兩個人所追求東西的不同。少安追求物質,追求富有的生活和這種生活所帶來的優越感和滿足感,當然這無可厚非。作爲一家老小的頂樑柱,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懂得做出犧牲,要不然,憑他的聰明才智足以去上一個很好的大學。

他身上揹負着一家人的榮辱興衰,這麼重的壓力之下,他只好變得現實起來。於是,他無法接受潤葉火熱的情感,只能默默地娶了一個在別人眼中非常符合農村媳婦標準的姑娘,當然事實證明這種選擇也沒有錯,少安和秀蓮也成了相互扶持相親相愛的一對,一直到後來歷經生活的風雨後,甚至成爲了親人。但是,仔細想想,他和潤葉的相差似乎也沒有那麼大,兩個人青梅竹馬,最後不過是因爲家庭條件的關係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歸根結底,兩家還都是農民。少安是農民,潤葉也只是個小學教員而已。其實,真的沒有那麼大的差距。

相較而言,少平和曉霞之間的差距更大一些。一個煤礦工人和省報記者,這麼大的差距,少平也有過猶豫和退縮,但最終決定享受兩個人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曉霞也比潤葉要勇敢一些,敢於做出選擇並堅持到底,而不是在環境的影響下妥協。

少安選擇秀蓮,成了喜劇。少平選擇曉霞,卻最終以悲劇收尾。可能你要說這是天災,但是我們想一想,即使曉霞沒有在洪水中犧牲,即使兩個人真的實現了兩年之約,就真的能夠幸福地在一起了嗎?我看未必。我看這真是一個很哲學的命題,人到底應該選擇自己需要的,還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是相信經驗還是相信心靈?

少安一生都理性地活着,辦磚廠,賺錢養家,協調着周圍所有人的關係,像一劑潤滑油一般,跟着生活的齒輪不停旋轉。他沒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因爲他所有的喜怒哀樂都是被別人決定的,都是被環境決定的。環境好了,家庭和睦,他就會感到幸福,而一旦這環境的發展超出了他的預期之外,他就會茫然不知所措,比如和父母分家的事情就曾經給他造成過很大的困擾。其實,我認爲,他之所以那麼在意環境,是因爲他的精神世界並不夠充實,他只能在環境中活着,只能在現實生活中活着。

然而,在真正現實的環境中,我們更應該看到少安的偉大,爲了家庭,爲了親人,他不懈的奮鬥努力,一點一點實現家庭的變化,喫飽了飯,蓋上了房,他,更應成爲農村年輕人的典型,平凡而真實,有擔當,有責任,沒有虛頭巴腦的理想,只有腳踏實地的前行。

少平的一生都在追求所謂的內在。在別人看來,他遠遠不如他的哥哥成功,他貧窮地活着,一直到最後,也沒有因爲自己的學識而升官發財。但我想這物質並不是他的追求,他更注重一種心靈的充足。我曾經爲一個場景深深動容,就是他躺在破爛的被褥上出神地讀書的場景。他熱愛勞動,即使是最卑微地煤礦工人,他並不覺得屈辱也不覺得艱苦,只想在勞動中實現自己認爲的價值和尊嚴。他的尊嚴建立在勞動上,並不建立在功成名就上。

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到底應該去追求哪些東西。這真是一個永恆的哲學話題,也就是所謂的生命的意義。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思考一輩子的問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