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把修复长江的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长江安徽段是长江的骨干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的保护职责。安徽省环保厅厅长徐恒秋近日接受新华网专访,畅谈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精彩观点

长江安徽段是长江的骨干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保护职责。目前,安徽在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工作安排?全面推进长江生态环保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现阶段还存在哪些问题?

安徽省在长江沿线全部实施了生态保护,划定生态红线,实行负面清单,所有污染项目一律不准进入长江沿线。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省委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实行双主任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不遗余力地做好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工作。省委书记、省长多次不打招呼直接奔向现场,在长江沿线进行暗访,发现问题、查找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

加强目标考核。安徽省为地处长江经济带的城市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凡是没有达标的,一律实行项目限批,比如涉水项目,如果没有达到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我们坚决不予批准。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长江沿线的五个城市、上下游之间相互激励,水质需要达到相应要求,如果达不到,需要给与一定的补偿。据统计,今年一季度长江流域包括支流,发生生态补偿资金共7400多万元,推动长江生态保护责任落地。

加强环境管理。目前,安徽省在长江沿线全部实施了生态保护,划定生态红线,实行负面清单,所有污染项目一律不准进入长江沿线,通过这项制度加强对长江沿线自然资源的保护。

共抓大保护、大排查。长江沿线5市共排查化工企业210家、专业化工业园区6家,对于查出来的问题,我们建立问题清单,立行立改,开展整治。企业园区经过整改依然不达标的,该停的停,该关的关,坚持依法办事,严惩不贷。

保护水源安全。我们坚持排查问题、解决问题,坚决保护人民群众饮用水源安全。针对水源的所有检查信息全部公开,满足全社会的知情权,树立政府负责任的形象。从今年3月份起,安徽省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督查,绝不让沿江生态环境被污染。自2016年以来,长江安徽段水质一直保持在良好水平。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全省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已于去年9月份全面完成,比国家要求提前了一年多完成。到今年4月底,覆盖全省的林长制也将全面建成,全社会共治的局面在不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监督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当前,长江生态环保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沿江部分地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导致的结构性污染物排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完全的好转,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饮用水源保护压力仍然存在;航运船舶造成的污染较重;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等。

针对长江沿岸近期出现的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等工业垃圾‘产业链’问题,作为监管部门,您认为如何加强监管和执法?

持续深入大排查,坚定不移改彻底,依法依规严问责,机制建设管长远,防范垃圾非法倾倒。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安徽铜陵发生了垃圾非法转移倾倒的事件,问题确实比较严重,这起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下决心防范垃圾非法倾倒。事件发生后,省环保厅联合省公安厅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进行垃圾非法倾倒大排查,到今年3月底,我们共发现了600多个问题。

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以及暴露出的隐患,我们抓好以下工作:持续深入大排查。坚持“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抓排查,对长江两岸、工业园区、固废产生单位、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开展全面大排查,落实主要负责人逐级签字上报的“四联签”制度,保证大排查真正落地,建立问题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

坚定不移改彻底。查出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目标和时限,分类制定处置方案,确保整改到位。同时,分析查找固废监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全面落实网格监管责任,每一个网格要有监管和责任人,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废等环境违法行为,切断外省向安徽非法转移固废利益链条。

依法依规严问责。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开展调查核实,依据《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规定,符合追职条件的,要追究失职失责人员。

机制建设管长远。按照“控源头、查输运、奖举报、堵落地、奖举报、严打击、重问责”的总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安徽省环保厅起草了4个实施办法,公安、交通部门分别就查输运、严打击出台相应办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下一步对于促进垃圾污染防治、废物污染防治等工作,将起到积极作用。

中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建设思路,引发了包括长江经济带沿岸11个省市在内的社会各界的热议和思考。请问安徽如何扛起长江大保护的绿色‘担当’?

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政治定力和正确的政治站位,勇于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绿色担当’。

长江是一个整体的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发展的重要区域,保护长江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对于任何一个省份来说,都不可能置身局外,必须勇敢担当起皖江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

首先是政治担当。“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党中央制定的战略部署,每一个同志都应该按照中央要求去做。对于安徽省环境保护部门来说,更应该担当这份责任。安徽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政治定力和正确的政治站位,勇于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绿色担当”。

其次是责任担当。作为省政府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组成部门,省环保厅要在长江大保护中勇于担当、主动担当。

明确定位,坚决看齐。中央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部署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要围绕中心、精心部署、精准施策,集中力量推进长江大保护,理直气壮地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挺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前面,忠实履职、主动履职、依法履职。

必须着眼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保持长江水质,必须保持长江水系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必须保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为此,我们将以污染源治理攻坚、区域生态保护为抓手,确保长江水系水质改善、生态良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创建和生态红线严格管控为主要手段,确保流域整体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和趋于稳定。

强化监管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在污染治理方面,继续开展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长江沿江化工污染专项整治、长江经济带突出问题专项检查和固体废物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查行动,例行督查与突击检查结合,明查与暗访结合,排查与回头看结合,整改与问责结合,不断强化监管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中央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事关重大,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长江经济带不是独立单元,涉及11个省份,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全面协调协作。对于这项工作,您有什么建议呢?

着手长江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扩大联防联控范围,推动形成‘失信行为标准互认,信用信息共享互动,惩戒措施路径互通’的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模式,开展长江大保护宣传活动。

保护长江必须团结协作,共同来保护长江,对于长江的保护,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要着手长江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制定长江环境保护法,保护长江,将依法治国覆盖到长江全流域,很有必要的。

第二,扩大联防联控范围,完善联防联控内容,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区域联防联控力度,防范环境风险,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第三,推动环境保护领域形成“失信行为标准互认,信用信息共享互动,惩戒措施路径互通”的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模式。

第四,开展长江大保护宣传活动。长江大保护是一个社会性的行为,需要不断强化宣传工作,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环境大保护中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