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巴蛇吞象这样的事情,《海内南经》还记载了诸如狌狌、犀牛等物产,尽管是否就是现在同名的物种尚未可知,但却表明西北地区的气候可能曾经十分潮湿温暖。她说:“我这几天正好在给儿子讲《小王子》,我就拿书中那个“蛇吞象”图画去问儿子:这个画可怕吗。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欢迎来到我的“读书破万卷”专栏。你可点击右上方“关注”小播读书,或在文章底部“订阅”本专栏,阅读更多精品文章。《山海经海内经卷》记载海内奇山异物,为后人留下了无尽想象空间

专栏作者:杜豆豆。愿倾尽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01

有个闺蜜,读过我为《小王子》写的讲书稿后,给我发了个微信。

她说:“我这几天正好在给儿子讲《小王子》,我就拿书中那个“蛇吞象”图画去问儿子:这个画可怕吗?可是,知道我儿子什么反应吗?他说,妈妈,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到底是我没童真还是我儿子没童真?

我看到这段话,忍不住哑然失笑。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怎能用一个模式去测量?

《小王子》的作者不过是举个例子,来让你明白,大人和小孩子是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的。就像后来狐狸告诉小王子的那样: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只能用心去观察。

童真就像亮亮的眼睛、闪闪的星星,每个人都有。只是有些人,因为蒙了世俗的尘,让它暗淡了。待尘土拂去,自然会放出异彩。

这世俗的尘,就是人身上那些可怕的弱点:占有和贪婪。

《山海经海内经卷》记载海内奇山异物,为后人留下了无尽想象空间

就像书中写到的国王对权力的迷恋、酒鬼无法舍去的酒杯、商人对金钱的欲望。

想想还挺有意思,《小王子》中“蛇吞象”的图画,正好和中国俗语中的“人心不足蛇吞象”,寓意几乎是一样的。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典故,源自中国巴蛇食象的神话传说,正是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

原文是这样的:“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这里的巴蛇,显然是一种巨蟒,大可吞象,三年才会吐出吃进去的骨头。根据传说,吃了这种蛇的肉,就可以治好心腹疾病,上古时代的朱卷国曾发现过这种巨兽。

至今,数千年过去了,这个传说还在被人们演绎着。

文化的源远流长,由此可见一斑。

02

《山海经·海内南经》是《山海经 海内经卷》中的一卷。

《山海经海内经卷》记载海内奇山异物,为后人留下了无尽想象空间

这部《山海经 海内经卷》,共有四卷:《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

{!-- PGC_COLUMN --}

《海内南经》按照从东到西的顺序,记述了从海内的东南角到西南角的山川、国家、植被、动物和相关的神话传说。记载的范围涵盖了从今天的浙江到福建、广东乃至于今天西北地区的广袤领土。

《海内南经》的很多记载,比如关于瓯、闽、番禺的记载,都可与这些地区现有的称呼互相印证,这充分表明早在先秦时代,中华文明已经在闽越、岭南一带生根发芽。

关于夏后启之臣孟涂在巴地受理诉讼的记载,也许可能与远古的巴文明和三星堆文化有某种内在联系。

除了巴蛇吞象这样的事情,《海内南经》还记载了诸如狌狌、犀牛等物产,尽管是否就是现在同名的物种尚未可知,但却表明西北地区的气候可能曾经十分潮湿温暖。

总体说来,《海内南经》的记载在诸经当中仍属相对写实的。

《山海经海内经卷》记载海内奇山异物,为后人留下了无尽想象空间

《海内西经》从东到西记载了从今天的西北地区一直到达古代所谓西域的山脉、河流、国家、物产。

《海内西经》的记载围绕着昆仑山进行,而昆仑山在传说中是中华文明的圣山,有着无与伦比的尊崇地位。

昆仑山的神秘和华美匪夷所思。它方圆八百里,高万仞。上面有各种凤凰、鸾鸟和各种神兽守护,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等神奇的植物。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栏。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镇之。”这就是“昆仑九门”的来历。

《海内西经》的记载是真实与神话并存。

比如,关于中原本部的雁门、高柳及接近于中原本部的氐国及至氐国以西的流沙的记载,基本上反映了西北地区的民族状况和地理风貌。流沙就是今天甘肃以西的沙漠地区,是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的分界线。

《山海经海内经卷》记载海内奇山异物,为后人留下了无尽想象空间

《海内北经》的记载从海内的西北角,也就是从西北的匈奴国开始,经过犬戎、穷奇再到昆仑山,又越过山西的雁门一带,最后到达东北的貊国和孟鸟国。

《海内北经》是对古代北部中国即塞外国度的一次鸟瞰。

《海内北经》的神话相对较少,主要有天帝惩罚贰负的滥杀和舜妻所生两神女的故事。

但这其间描写的许多怪兽倒是颇为生动,比如说日行千里的奇兽驺吾和兽头人身的环狗。

而本章关于雁门、高柳等的写实性记载也基本上反映了西北地区的民族状况和地理风貌。

有趣的是,这里又提到了西王母。“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西王母戴着五彩的头冠,居然还养了凶猛的神鸟侍服她,好一派部落女王的神气啊!

《海内东经》记载了从中土东北角的钜燕一直南下,包括今天渤海中的蓬莱山和山东半岛南端的琅邪台的内容。

此后从雷泽开始描绘了吴越两地地理风貌。雷泽在吴地西部,接近于江苏安徽一带。“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琅邪台在今天的山东一带,而会稽山则在今天的浙江一带了。

《海内东经》的内容较少,主要是记述了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国度和物产。

《山海经海内经卷》记载海内奇山异物,为后人留下了无尽想象空间

03

《山海经 海内经卷》主要是来记载海内神奇事物的,如昆龙景象、建木形态、巴蛇、雷神等等。同时,它又结合了实际的地理考察。所以,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真实加想象的奇幻感。

我不禁在想,若不是那时文字传播和印刷技术落后,这该是多么宏大的一部奇幻著作啊!

不过,或许,恰恰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言简意赅,反而给后世留下了更多解谜和想象的空间。

所谓灿烂,就是不同颜色的折射吧。

所以,什么事都不能“蛇吞象”,过犹不及。即便是做学问,也是一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