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肺與大腸相表裏,府氣不降,肺氣亦難降,故見咳嗽氣喘,發熱不退,治療當太陰與陽明同治,以升降散加減:。導讀:中醫學認爲肺與大腸相表裏,肺不宣降,可以導致大便祕結,所以經常有醫家用紫苑、杏仁宣降肺氣以通便。

導讀:中醫學認爲肺與大腸相表裏,肺不宣降,可以導致大便祕結,所以經常有醫家用紫苑、杏仁宣降肺氣以通便。同樣大便祕結,熱與燥屎相結,亦會導致肺氣不降、積熱不除,而致肺熱咳喘難愈,這時候往往需要用到大黃、萊菔子之類通腑以泄熱。

同事家一歲的男寶發熱咳嗽5天了,伴有明顯的喘鳴,流黃涕,胃口欠佳,大便乾結成粒,甚至駑破肛門而致表面帶血。曾在婦幼醫院就診,考慮支氣管肺炎,予以頭孢、霧化、洗鼻等治療症狀改善不明顯,建議住院治療,得知我週六出診,帶過來給我看一下。

肺與大腸相表裏,發熱咳喘5日不愈,竟與大便不通有關

當時小寶寶仍有發熱,體溫38.5℃左右,伴有鼻塞流黃涕,咳嗽咳痰不出,距離一米遠就能聞及明顯呼吸喘鳴,汗出不暢,大便乾結,胃口欠佳。查看患兒咽紅,充血,扁桃體無明顯腫大及膿點,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散在幹囉音。指紋紫紅粗大,脈浮數,舌尖稍紅,苔中後部白膩。好在精神尚可,而且無明顯氣促,囑可繼續門診服藥觀察,若出現氣促或精神狀態變差,隨時複診。

考慮溼熱夾積,溼輕熱重,熱灼津液,以致津虧腸燥。肺與大腸相表裏,府氣不降,肺氣亦難降,故見咳嗽氣喘,發熱不退,治療當太陰與陽明同治,以升降散加減:

肺與大腸相表裏,發熱咳喘5日不愈,竟與大便不通有關

方中用殭蠶、蟬蛻輕清上浮,清熱退疫;鬱金辛涼清熱、開鬱逐穢;大黃通腑泄熱。桔梗、枳實宣降氣機;蘇葉宣肺達表化溼,杏仁降肺止咳平喘,再加黃芩清肺熱,獨腳金消積。

{!-- PGC_COLUMN --}

今晚家長再次攜帶患兒複診,訴服藥當晚熱退身涼,後繼續服藥,現除睡醒後稍有鼻塞,餘已無明顯不適,大便偏稀,胃口轉佳。上次開的中藥還剩今日一劑,已煮好尚未服用。囑繼續服藥,藥物以培土生金爲主,兼清餘熱:

肺與大腸相表裏,發熱咳喘5日不愈,竟與大便不通有關

體會:中醫認爲肺與大腸相表裏,大腸不通,熱與燥屎相結,亦難去除。況且小兒純陽之體,易夾食積,更容易出現肺熱下移大腸,或者大腸燥結導致肺熱難去。因此在臨牀上遇到小兒發熱,一般我都會加消積導滯通便的藥物,輕者如枳實、地黃、萊菔子,重者如大黃、芒硝,可起到快速退熱的效果。在這個處方中,我有兩處用心較多的地方:1.使用升降散但是用鬱金而不是用薑黃,專業人士查看一下藥典自然明瞭。2.肺主宣發肅降,但是止咳平喘並非一半宣肺、一半降肺這麼簡單,必先查看是以肺氣不宣爲主,還是肺氣不降爲主。該患兒發熱,汗出不暢,但無高熱寒戰無汗表現,相反咳喘、便祕,故以肺氣不降爲主,因此治療以降肺爲主。因此宣肺只用了桔梗、紫蘇葉,而且量很小,降肺卻用了杏仁、鬱金、大黃、枳實,而且量也偏大,這是臨牀心得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