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阿慶嫂,我想大部分人腦海中不自覺浮現出一個足智多謀,能說會道,擁有一顆七竅玲瓏心的女人。是啊,《沙家浜》中的阿慶嫂人物形象太過經典。還記得那句經典的臺詞“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人一走,茶就涼。有什麼周祥不周祥。”阿慶嫂她膽大心細遇事不慌,有勇有謀是一個可敬又可愛的人。現如今多把聰明伶俐,口能生花的睿智女人比喻成阿慶嫂。當然今天故事主人公不是沙家浜中阿慶嫂這個人物。但也有許多相同之處,講述的是一個茶館老闆娘鬥智鬥勇,敢於和惡人鬥爭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間,徽州至德縣有一名爲南山的村子。雖說這裏四面環山,但有條官道經過這裏,每日多多少少都有些商人路過,畢竟徽商想要出去,這條路是必經之路。因此給生活極度困難的南山村村民,帶來一線生機。有販賣乾糧的,有供客人休息的草屋,還有歇腳喫喝的茶館。而這茶館就是阿慶嫂開的,她也是第一個發現商機,並帶領村民們發家致富的領頭人。
說起阿慶嫂,南山村的人無不豎起大拇指,這個女人太厲害了,一張嘴能把鋤頭說彎了。在這個村子你和誰鬥嘴都沒關係,但千萬別和阿慶嫂鬥嘴,不然她能從你祖宗那輩開始說起,你還無力反駁。當然阿慶嫂可不是尖酸刻薄的女人,相反爲人爽快,聰明睿智深得大家的喜愛,誰家拌嘴鬧彆扭,只要她到不到兩小時便能握手言和。
其實阿慶嫂也是個可憐人,原名劉素真,早些年是和她父親流浪到此,幸虧劉素真的丈夫阿慶收留了他們父女。因此劉素真這個名字大家漸漸忘記,倒是每天喊她阿慶嫂。但沒想到的是,命運不公,有一天阿慶和劉素真父親一同上山,想尋點野菜之類的,但沒想到遭遇不測,好好的一個家便只剩下阿慶嫂一個人。
阿慶嫂長得很漂亮,特別是現在孤家寡人一個,所以經常被人欺負,甚至許多富豪惡霸都想娶她當老婆。或許阿慶嫂這麼會說話,也是被現實所逼迫吧。這些人當中屬隔壁村子一單身漢最爲難纏。此人好喫懶做,整天遊手好閒,也不知道從哪裏得知阿慶嫂的消息,便三番五次帶一羣人來擾亂。特別是見到阿慶嫂的茶館生意日漸紅火,他是每天必到,阿慶嫂無奈,一個弱女子怎能鬥得過惡霸,只好想法與他周旋。
“阿慶嫂,我胡漢三又來了,快些上好酒好菜,我想你想得都餓壞了。”這不,天一亮就見守在門外的惡霸上門了。“我說是誰呢?原來又是你胡漢三,昨日酒錢還沒給,今天是來送錢的嗎?”只見胡漢三嘿嘿一笑說道:“遲早是一家人,還談什麼錢呀,要不今日你就和我回去享福,這茶館就交於我打理。”每日聽着胡漢三這胡言亂語,阿慶嫂也不氣,說道:“娶我還不容易,我那三個條件你做到了就行。我可是聽說城裏的張公子可是答應我了,不知道你這酒錢,他可找你要去了?”胡漢三低頭嘿嘿一笑說道:“正在努力,今日的和昨日的酒錢我放這了。”說完一溜煙就跑了。
阿慶嫂思來想去,於是將計就計想出這麼一個辦法。分別給上門想娶他的人提三個條件,相互制衡,讓他們不敢耍賴。就比如胡漢三來說,阿慶嫂提出“一是改邪歸正,家裏農田的收成要比全村人的多,二是去後山走一趟,因爲胡漢三,天不怕地不怕唯獨怕這後山,因爲他小時候在這裏迷路差點出意外因此留下陰影。三便是替阿慶嫂收城裏張公子的賬。”
這三點,胡漢三一個也做不到,張公子雖然平日井水不犯河水,但他也不敢輕易得罪,一聽張公子立馬乖乖把酒錢付了。而張公子也是同樣三個條件,相互制衡,因此阿慶嫂才能在這夾縫中求生存。不僅如此,有阿慶嫂在這制約他們,其他南山村民做生意便不會受到他們欺負。
溫馨提示:本故事屬民間文學作品,由半杯水原創。不可與封建迷信相提並論,圖片來自網絡,如有需要請聯繫刪除。瞭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有您喜歡,纔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遺落民間的精神瑰寶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半杯水文學
相關文章